愛情片流行賣慘,這真能“哭”出好票房?
如果把愛情片簡化為“哭片”并進行流水線生產,它或許可以旱澇保收,但成為不了精品,也別指望成為真正的全民爆款。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愛情片可以哭出好票房嗎?
責任編輯:劉韻珊
一段時間以來,市面上的愛情片幾乎等同于“哭片”,主打催淚的愛情片一茬又一茬。去年七夕檔的《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圣誕檔的《明天你是否依然愛我》,再到今年五一檔的《你的婚禮》,“520檔”的《我要我們在一起》,以及最近端午檔的《當男人戀愛時》,電影中的愛情的走向幾乎都是“悲”。
這是一種理性的市場抉擇,因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哭片”都能收割不錯的票房。像《我在時間盡頭等你》《你的婚禮》質量都平平無奇,但借助檔期優勢,兩部電影的票房均突破5億元,片方可以說是賺得盆滿缽滿。
再往前推,2017年的《前任3》竟然大賣了快20億元,2018年的爛俗翻拍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也賣了快10億元……元旦檔的《送你一朵小紅花》,春節檔的《你好,李煥英》,五一檔的《我的姐姐》并不是純粹的“哭片”,它們都有著更深刻的價值表達,但催淚也的確是它們的重要屬性,它們也無一例外在票房上斬獲巨大成功。
愛情片“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