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情人節”越來越多,結婚的卻越來越少?
情人節越來越多,新婚燕爾卻越來越少了。據民政部數據,初步統計2014年結婚人數為1306.7萬對,此后連續7年下降,每年減少約100萬人。2019年就跌破了1000萬大關,2020年全國結婚登記813.1萬對,比上年減少114.2萬對。這并不是中國獨有的現象。
責任編輯:陳斌
(小塵4x/圖)
七夕節是近年來復活的傳統節日,因為它被賦予了“中國情人節”的全新含義。其實,七夕節的真正含義是“女兒節”,七夕夜的“乞巧”“拜織女”儀式是拒絕男性參與的,當然也就談不上情侶約會了。而且,七夕節成為中國情人節,是2月14日西方情人節在國內流行后,是很晚近的事。
有趣的是,七夕節作為中國情人節“不正宗”被廣泛傳播后,更接近情人節含義的兩個傳統節日也逐漸以“中國情人節”的“身份”活躍起來。一個是農歷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另一個是農歷三月三的上巳節。
更有意思的是,憑空還多出一個“5.20”的“網絡情人節”。不明就里的長輩們還以為又多了一個“洋節”,其實“5.20”是諧音“我愛你”,顯然不是舶來品,而是典型的互聯網創作。這樣算起來一年有四個“中國情人節”加一個舶來品的情人節。
可這還不是全部,還有一個版本是每個月的14號都被列為了情人節,代表了不同含義的愛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秦莉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