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力推春運不漲價
喬占祥:欲寫“神話”
2001年,第一個公民站出來狀告鐵道部。
春運期間,河北律師喬占祥坐火車到外地辦案,聽到乘客議論火車漲價,“有如發現新大陸”———怎么可以說漲就漲?
價格法已經在1998年實行,并引入了聽證制度。1999年春節,全國大街小巷歡唱著《?;丶铱纯础?。這一年,鐵路春運恢復漲價。
喬占祥認為春運漲價未經國務院批準和聽證程序,屬于違法。他買了兩張車票,分別比平時貴出4元和5元。春運結束的第二天,行政復議的請求就傳真到了鐵道部?!拔掖_實寄希望于它的改變,”喬占祥回憶說,“但在當時的環境下,這簡直是個神話?!?BR> 鐵道部受理后作出維持上漲的決定。10天后,喬占祥正式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交了訴狀?!拌F老大”第一次被普通公民告上法庭。
首告鐵老大路很漫長。從立案到審理到判決,幾乎每一步都要延期。經過北京市一中院、北京市高院近一年審理,2002年2月28日,喬占祥終審敗訴。就在官司進行的時候,作為政府公用事業價格主管部門的原國家計委發布了《政府價格決策聽證暫行辦法》。
2002年1月12日,終審判決前,國家計委主持了鐵路價格聽證會,結果是:授權鐵道部在一定幅度內可以上漲票價。之后計委出臺地方案也成為2002年后每年春運漲價的依據。
喬占祥“以不能代表民工”之由沒有成為這次聽證會代表。
“嘗試肯定是有風險的,需要膽識和勇氣?!边@位律師說,“大多數人習慣于循規蹈矩,往往勸人懸崖勒馬。其實到了邊境,才是勇者,才是真正的守法者——— 充分利用法律賦予的權力。大家以為公益訴訟就是免費為公眾打官司。而我認為,做這個案子是因為它有價值。表面上是付出了時間和金錢的代價,實際上,有一種財富叫精神?!?BR> 喬占祥對本報記者說,當時他最大的壓力不是來自權力,而是有人說他胡搞?!八麄儾桓彝ι矶?,見義勇為者卻要陷入困境。作為合格的公民,你可以沉默,但對挺身而出者應該報以掌聲和支持?!?BR>
郝勁松:“戰斗”不止
和喬占祥不同,郝勁松沒申請行政復議,而是直接到法院狀告鐵道部。在這之前,他已經和鐵路部門5次對簿公堂。
這個35歲的山西人,大學學的是化工,畢業后當了8年的銀行職員。2004年到中國政法大學攻讀刑事訴訟。
他還介紹了自己“以復式訴訟推動局部改良”的思路:對某種不合理的現象發起持續的訴訟,以激起對方回應,并結合媒體輿論來迫使不合理的狀況發生改變,以個案來推動法治進程,宣揚法治理念。而他首先盯上鐵路,是因為這個有自己的公檢法系統的單位,是“老大中的老大”。
其實,郝勁松本身又特別喜愛并且依賴火車,他每年要坐50多趟,而且每次都要較真。自2002年以來,他費盡口舌索要了30多張“白條”,從餐車發票,到小推車發票,再到退票發票。這些白條后來都成了他的珍藏。
自2002年火車票價格聽證之后,鐵道部一直依據聽證后國家計委出臺的方案實行春運票價上浮。一次聽證能否一勞永逸?郝勁松認為,方案并沒有排除鐵道部上報國務院批準及申請聽證這兩項法定義務。
2006年春運前后兩天,他分別買了一張從北京南站到石景山南的車票,價格為1.5元和2元。
5毛錢的差價讓他來到北京市一中院。喬占祥曾在此起訴鐵道部,但幾乎同樣的訴訟,郝勁松立案卻遭駁回。更讓郝勁松意外的是,“立案庭法官竟然不知道喬占祥?!?BR> 郝勁松只能再掏80塊錢,要了一份裁定,然后上訴到高院。8月9日,高院將案子發回中院。
2006年12月1日,一中院一審駁回郝勁松訴訟請求。郝勁松隨即向北京市高院提起上訴。
有人稱他為“訴訟狂人”。兩年下來,在已經結束的7次公益訴訟中,郝勁松獲得了兩次勝訴?!摆A非常重要,放倒它,可以扳回公眾的信心?!彼f。
也只有在法庭上,他才有機會跟鐵老大面對面。這個留著平頭、瞪著兩只圓圓的大眼睛的年輕人,總是一人坐在原告席上。對方說:“郝先生,您已經是第五次指導我們的工作了?!?BR> 讓他最快樂的一件事,是他狀告列車餐車不開發票敗訴,但有關部門下文件讓列車都配備了發票。
郝勁松也有無奈。他被媒體贊譽“成就了一個人的經典”,也被當成維權的希望?!坝泻幽夏沁叺拇髮W生打來電話,說聯通收費不合理,你能不能來趟鄭州?我說,你們不會自己去問嗎?他說,我們沒時間,放假要回家。難道他們放假回來再去追究也不行嗎?該補償多少就補多少?!?BR> “很多人不做是因為顧慮重重,”郝勁松欣賞周潤發扮演的許文強,“他說過一句話,你的顧慮越多,你的優勢越少?!?BR>
宣布不漲價的那一刻
后天,2007年春運第一趟列車駛出時,延續8年的一種制度將走入歷史。
1月10日,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宣布,今年春運鐵路不再漲價,以后春運票價也不再上浮。
此時,民間立法研究者熊偉剛辦完兩件快遞,分別寄往鐵道部和國家發改委,要求2007年春運召開聽證會。著名維權律師喬占祥的第一反應是“大快人心”,2001年,他以春運漲價不經聽證狀告“鐵老大”敗訴,6年后,終于收到了“春節大禮包”。
消息也在第一時間傳到“訴訟狂人”郝勁松手機里,他正在太原-杭州的火車上。這個曾7次狀告鐵道部門的人不敢相信,直到打電話核實清楚。就在1月7日,郝勁松以“中國公民”名義給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寫了公開信。
春運漲價因何停止?和他們的推動是否有關?在列車長的辦公席邊,郝勁松愉快地接受了50多家媒體的采訪———他認為:鐵道部原有漲價打算,而非“醞釀了一陣子”;但最終結果“是高層政府的要求”。
王勇平宣布了停漲消息后還表示,此決定與郝勁松“上書”沒有直接關系。他向媒體作的兩點解釋:一是今年春節較晚,節前客流不如往年積聚;二是考慮到輿論的壓力,以及部分低收入人群尤其是農民工的切實情況。鐵路部門積極響應“構建和諧社會”口號,主動承擔因不漲價增加的3億元成本。
不過這已經足以讓郝勁松慶祝了。一向表情嚴肅的他,在火車上胃口大開,在餐車吃飽喝足。列車長還送了他兩盤水果———“他聽出我是誰了?!?BR> 春節后,全國“兩會”將舉行,至3月15日結束,僅比春運結束晚一天。所以熊偉認為:“很多代表委員都要坐火車到北京來,如果有人提意見,鐵道部的壓力肯定非常大?!眴陶枷閯t說,“肯定是黨中央國務院的英明決策。有句古話‘知是易,知非難’,沒有大環境的改變,它就很難改正?!?BR> 1月17日,國家發改委和交通部也宣布:公路運輸不漲價。郝勁松說,“多米諾骨牌效應出現了?!?BR> 熊偉倒有點遺憾,“這仍是人治而不是法治的方式”,他一直在借春運漲價問題推動《聽證法》立法———這才是他的最終目標?,F在他需要再找一個新的由頭。
但對于中國絕大多數公民來說,不漲價的原因和訴訟都不重要,他們要的結果,他們已經得到了。
公共決策中的各方聲音
從1999年到2001年,鐵道部從未就漲價開過聽證會?!霸瓉淼能壍肋\行慣了?!敝袊M者協會副秘書長董京生說。作為12名消費者代表之一,董京生參加了2002年的鐵路價格聽證會。
這是中國第一次國家級聽證會。董京生回憶說,消費者代表和多數專家學者代表都反對漲價。雖然時間非常倉促、缺少質證,但專家還是能一針見血地指出鐵道部方案中的數據問題,被當時媒體形容為“一問一答針尖對麥芒;各為其主,旗幟鮮明”。
而鐵道部代表陳述漲價的主要理由是價格杠桿可調節客運市場供求關系,起到“削峰填谷”、分流旅客的作用。
聽證會的另一道風景線是新聞界。許多媒體批評和質疑毫不客氣:比如消費者代表如何產生,時間為何這么倉促,包括地點為何選擇鐵道大廈。
“決策者不一定采納所有的意見,但應該知道有哪些意見,為何有的采納,有的不采納?!北本┐髮W行政法學教授姜明安說,聽證可以使得決策程序公開透明。雖然此次聽證結果最后傾向漲價,上浮幅度不超過30%,董京生仍認為,“這是中國民主政治邁出很大的一步?!?BR> 但這次聽證竟然成“絕唱”。聽證會也成為董京生的一塊心病?!昂髞淼囊恍┞犠C更流于形式,聽證后價格下降的不多,漲了再聽,逢聽必漲,不如不搞,大家好歹還有點信心?!彼忉屨f。
而“價格杠桿”究竟起了什么作用?2003年春運鐵路輸送旅客1.34億人次,2004年1.37億人次,2005年1.4億人次,2006年1.49億人次,而2007年預計1.56億人次。很多人仍然選擇乘坐火車回家,“一票難求”仍是每年春運的熱點民生話題。
2007年1月29日,國家發改委秘書長韓永文在經濟形勢發布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說,以往價格上浮主要是想用價格手段緩解運輸壓力。但是,現在看來,春運旅客運輸需求是剛性的,無法用價格手段調節。發展改革委這次要求鐵路、公路不再上浮客運票價。
鐵道部也認為:提高運力才是解決春運壓力的根本辦法。其發言人王勇平說,近幾年鐵路線網建設速度的加快,中國鐵路客運能力已有所加強。鐵路部門已經有能力把優惠的政策帶給廣大乘客。而在2010年,“一票難求”的狀況會有所好轉。2007年1月10日,恰逢全國鐵路工作會議召開,鐵道部部長劉志軍等官員的講話中,“和諧鐵路”被提及20多次。
但客運能力嚴重不足,仍是中國鐵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中國鐵路以占世界鐵路6%的營業里程,完成了世界鐵路1/4運輸量。截至2006年底,中國人均擁有鐵路的長度,不及一根香煙。
2006年全國“兩會”,山東代表團的袁敬華、黑龍江團孫桂華、浙江團趙林中等代表,分別提出3件議案和建議案,要求國家制定《聽證法》,緣由均針對春運漲價。
而這些議案均有熊偉的參與。當過多年記者的他自2001年開始關注選舉立法。他蝸居在北京圓明園的一處出租房里,潛心做公民參與立法研究。他說自己直接關注“本質”:“法院不能解決問題,最終的目的是完善制度?!钡橇⒎ㄊ莻€更漫長的過程。
喬占祥,第一個挑戰鐵道部的公民
郝勁松,一個狀告鐵道部的“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