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造謠說男孩救人遇難后被救者冷漠?博眼球吸流量不能沒代價
網絡熱點此起彼伏,不會消失。而蹭熱點試圖渾水摸魚的現象也不會消失。讓網絡少一點謠言,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責任編輯:陳斌
又一件引起網絡群情激奮的事件發生了反轉。8月初,秦皇島一名17歲的男孩勇救三名落水女生而不幸遇難。隨后,網絡上出現了被救女生冷血的言論,引起網民對她們的譴責甚至網暴。然而,新京報最新對被救女生的采訪說,網上那些冷血言論,并非被救女生發出,而是有人假冒。一名冒充被救女生哥哥名義“道歉”的賬號,也已經被平臺封禁。
假冒事件當事人或者所謂知情人發表驚人言論,引發網絡軒然大波的事件屢屢發生。如何減少網絡謠言的危害,值得深思。
在很多網絡熱點事件中,都有網絡賬號造謠傳謠。中國女排在奧運賽場失利后,各種關于女排的指責謾罵充斥網絡,其中不乏所謂“知情人士”發出女排“內訌”“拉幫結派”等聳人聽聞的言論。這些言論往往以所謂“內部知情人士”甚至假冒當事人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秦莉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