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霽翔:正確但艱難的路,要心情舒暢地走
文 / 本刊記者 張宇欣 發自北京
編輯 / 周建平 rwzkjpz@163.com
兩年前單霽翔退休時,老師吳良鏞告訴他:“把你退休的時間充分利用,把你工作的經歷進行融貫、綜合的研究,你會得到升華的,會得到總結的?!?/span>
博物館一定要走進現實生活
這個夏天,單霽翔度過了自己的67歲生日。他沒發朋友圈,不知大家從什么渠道得知的信息——當天工作人員給他送來一大兜子年輕人的來信,“從上海的、西安的、深圳的、香港的……談自己對故宮的喜歡,對傳統文化的感受,我很感動?!?/span>
在單霽翔之前,故宮博物院有過五任院長,為制度建設、古建修繕、文物保護與修復等問題盡心盡力。不過第六任單院長不是一個典型的博物館人。他2019年4月8日從故宮博物院院長職位退休,自稱故宮“看門人”,數年來頻繁出現在各類論壇、講座,向公眾講述故宮的故事。在任期間,他說過一句著名的話:要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
他確實做到了:600歲的故宮向觀眾開放了80%以上的區域,變得更干凈、更有秩序,觀眾體驗得到提升。故宮的貓、故宮的文物修復師、故宮頗具趣味的文創產品、故宮的角樓餐廳、故宮的上元之夜,都令古老的紫禁城變得平易近人。
“感覺很多人可能因為喜歡您,繼而喜歡上故宮?!蔽覀冋f。
“因為喜歡我,喜歡故宮?”單霽翔有點驚訝地重復了一遍我們的話,善意地笑了,“我認為還是因為喜歡故宮。我只是不斷地跟大家分享故宮的變化、故宮在做的事情。我覺得這種交流很重要?!彼ひ粲行﹩?,但神色不見疲態。
他少年時代在農村種水稻,鍛煉出了健康的體魄;當工人的第一個崗位是食堂炊事員,他被分配到白案做饅頭。揉饅頭需要二兩面一兩半的水,做小了別人不樂意,做大了糧食供給就緊張,食堂要求一抓一個準,他得練;沒有煤氣,得劈柴生火,為了避免第二天重復生火,他要研究,前一天如何把火壓好。他對我們絮絮地講起這些早年經歷,“總之,每件事都要做得很精、很專。和我今天的工作沒有太大關系,但都是人生的磨練?!?/span>
敢于跨界、每個領域都扎到根里,單霽翔在之后幾十年的職業生涯中貫徹了這個品質。他學建筑學出身,1980年春天公派留學出國,四年后將所學投入北京城市規劃;接著做了十多年的文化遺產保護,臨退休又到故宮博物院。
“城市規劃、古建筑修繕、文化遺產保護,都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也應該是城市品質生活的一部分?!?/span>
他的老師、兩院院士吳良鏞的著作《廣義建筑學》,對他影響深遠:建筑不僅是搭建房子,更是關注人們的現實生活。建筑和城市規劃意味著人居環境。
就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期間,單霽翔喊出一個口號:我們要從故宮走向故宮博物院。
這話自然引起爭議:故宮博物院從1925年10月10日投入建院,至今已近百年,談何“走向”?但單霽翔認為,“大量進入故宮的人沒有把它當作博物館看,我們要真正讓人感受到博物館?!?/span>
2003年起,他因工作需要,曾十數次前往香港考察歷史建筑的保護問題?!跋愀勰菢痈邩橇至⒌某鞘?,50年歷史以上的建筑居然找到了八千八百多處?!彼贿@個數字嚇了一跳。香港“活化歷史建筑伙伴計劃”對古建筑修繕利用很有啟發,“要研究它將來怎么融入社會,怎么使社區市民受益。博物館一定要做成開放單位,一定要進入我們的現實生活?!?/span>
就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期間,單霽翔喊出一個口號:我們要從故宮走向故宮博物院。(攝影 / 王軼庶,由榮耀 Magic3 至臻版拍攝)
越努力,越安全
單霽翔上任五個月走遍故宮九千多個房間的事跡曾被各媒體報道。
故宮前幾任院長都曾作出重大貢獻,但“每一任院長都沒有‘好下場’”。安全問題、文物保護問題,樁樁件件都是大事。單霽翔上任前一年,故宮發生失竊事件,金嵌鉆石手袋七件藏品被盜。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平安故宮工程”,完善了故宮的監控系統。
他走遍故宮所有屋宇后,記下了盜竊、藏品腐蝕、基礎設施和庫房安全等可能發生的隱患。接著,故宮搞了連續三年的環境整治,包括室內10項、室外12項內容。禁止吸煙、清理垃圾、增加女廁面積、在地下遠離古建筑的位置采用盾構方式解決了17路市政管道穿越故宮的疑難問題;提出“屋頂上沒有草”的目標?!跋螂s草宣戰有很大的風險,”百年的風雨讓草根深深扎進了殿宇的琉璃瓦片里,只把面上的草拔掉,下雨了草又會長出來,把瓦片拱松了就會漏雨,影響建筑結構安全,得揭開瓦片把粗壯的草根取出,再用傳統方法做好防水。
故宮曾因外事禮遇影響觀眾參觀,單霽翔力排眾議,取消了所有貴賓乘車入內的特權,法國總統奧朗德、印度總理辛格來參觀也不例外。他送走了占用古建筑辦公的非故宮單位,拆掉了占地超過1.3萬平方米的臨時建筑。他請領導視察地下庫房因條件不完備而受到威脅的文物,爭取了充足的保護經費。
“越是主要領導來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給他看最不好的地方?!彼诓稍L中曾說。
在前幾任院長的基礎上,故宮繼續清點文物藏品,得到了故宮藏品共1862690件套的清晰數字;成立故宮研究院,下設26個研究所,在全國建10所故宮學院分院。
“文物的尊嚴”,單霽翔提到這個詞,“首先文物應該保持健康穩定的狀態。大家喜歡,它才最體面、最有尊嚴。這時候,文物就能成為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力量,而不是城市發展的包袱?!?/span>
“這些做好了以后,我想該退休了,結果沒想到年復一年地沒有退休?!眴戊V翔笑著感慨。
2014年,故宮開放面積第一次突破50%,2015年到了65%,現在超過80%。以前每天閉館后250人拉網式清場,這個工作人數現在到了七八百人?!捌吣甓嗖粩嗟拇髣幼?,反倒沒有出現安全事故。人們有知情權、監督權,這些地方變成開放空間,在眾目睽睽之下,反倒更安全了?!?/span>
“我得到一個結論,就是你越努力地做這些事情,會越安全?!眴戊V翔說。
“我得到一個結論,就是你越努力地做這些事情,會越安全?!眴戊V翔說(攝影 / 王軼庶,由榮耀 Magic3 至臻版拍攝)
1933萬,10億
我們問起單霽翔對這個時代的直觀感受。
“發展變化非常迅速,甚至有時候我們跟不上?!彼f。
為了提升觀眾體驗,單霽翔在任期間,故宮開放全天候預約制;數年前他們想讓更多觀眾聽到專業的講解,研發了囊括40種語言的講解器;之后發現手機接收信息已成為國民習慣,Wi-Fi覆蓋又成為當務之急;5G出現后,故宮博物院與相關企業簽署了“5G故宮戰略合作協議”?!拔蚁M藗兊焦蕦m打開自己的手機,就可以知道今天有多少項展覽、在什么地方、哪個展廳人多;離我最近的洗手間在哪,有幾個空著的坑位;我要買的文化創意產品在什么地方能夠直接買到?!?/span>
“這種快是無止境的,稍微懈怠就會趕不上時代?!彼锌?。
2019年,故宮訪客中35歲以下年輕人的比例突破了50%,這是從未有過的?!八麄優榱藚⒂^故宮展覽而來,為了看故宮的春夏秋冬景色而來,為了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而來,為了到角樓咖啡約會打卡而來。我看到很多年輕人開始喜歡古老的紫禁城?!眴戊V翔常感欣慰,古老的紫禁城因為年輕人的喜歡而煥發青春。
“1933萬”,單霽翔脫口而出這個數字——故宮是全世界第一個實現訪問人數突破千萬的博物館,2019年最高訪客量突破1933萬。但故宮的觀眾承載量究竟有限,在單霽翔的帶領下,故宮博物院努力應變,通過數字技術和互聯網技術應用,“把一個千萬級的博物館變成億萬級?!?/span>
單霽翔和我們算了一筆賬:疫情后他寫了11本書,在已出版的著作中,《我是故宮看門人》印刷五次,有五萬冊書觸達讀者;他熱心參與公眾傳播,“一年要是做幾十場報告,也就十幾萬人”;但拍《我在故宮修文物》,觀眾至少千萬級;《國家寶藏》一季介紹三個博物館,讓博物館紛紛變成火爆的打卡點;三季《上新了·故宮》,點擊量以億計數。
單霽翔倡導與踐行的一切,都指向一個目標:讓故宮活化,進入大家的現實生活。
2016年故宮完成了一項重要的建設,1862690件藏品的信息、照片在網上都可查閱。攝影師拍下紫禁城的初雪,故宮的紅月亮,達到千萬級訪問量。為了彌補故宮藏品展出后即入庫、短期內再難被訪客看到的遺憾,搭建了數字博物館,網友可以調閱喜愛的書法作品臨摹,可以通過虛擬現實進入4.8平方米的三希堂,在數字多寶閣可以將藏品放大、旋轉、分解,可以擁有自己的掌上故宮博物院。到2018年底,故宮官網訪問量達到8.9億次。
“‘選擇一條正確但艱難的路’,你怎么理解這句話?”我們問單霽翔。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閱歷,這是他職業的角色所決定的。我們對這個職業的忠誠度、對自己的要求,決定了能夠把這件事做好的程度。膩膩歪歪也得干,心情舒暢也得干,我們要心情舒暢地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好?!眴戊V翔淡然表示。
單霽翔倡導與踐行的一切,都指向一個目標:讓故宮活化,進入大家的現實生活(攝影 / 王軼庶,由榮耀 Magic3 至臻版拍攝)
這兩年的單霽翔依然忙碌。他失去了很多業余的休閑活動,比如到公園散步、去電影院、上街逛逛;只要通勤時間超過十分鐘,他就會拿出電腦打字。他退休后出版的著作已有七本,手頭在寫的第11本書截至8月初我們采訪時已有成稿十幾萬字,回顧的就是他對香港歷史建筑活化的感悟。
“歷史、考古學家可能每寫一段話都非常謹慎,要想百年后、千年后都站得住腳。但我是搞城市規劃的,時代在不斷進步,未來人的規劃設計肯定比這一代強。我要做的,是把我們的想法、體驗及時寫出來,和大家交流?!?/span>
他上《國家寶藏》,受邀參與錄制《我是規劃師》。他深入實地,探索首鋼的轉型發展,講述重工業區如何轉型為文化公園;北京中軸線進行區域升級,如何疏解人口、改善四合院居民生活;什剎海濕地公園的建設;老齡化程度高的勁松社區如何發展;亞洲最大的社區回龍觀和天通苑里年輕人如何通勤……
在系列節目《萬里走單騎》中,單霽翔與三位藝人嘉賓組成“布鞋男團”,他以團長身份介紹世界文化遺產。這是他第一次參加真人秀綜藝,“進入拍攝鏡頭的時候我們才互相認識。但要都是一些專家在說教式講解,人們不一定很喜歡。大家有不同的過去、經歷,有很多感受、爭論,反倒自然,能碰撞出一些積極的東西,對吧?”他去良渚、景邁山、老司城、西遞和宏村,希望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年輕一代主動擁抱優秀傳統文化,讓更多人明白世界遺產的價值所在。
在采訪中,單霽翔不止一次地提起他的老師吳良鏞。老師曾告訴他,自己讀書與研究最密集的時間,是62歲退休后。到現在,這位百歲老人仍每天看書、寫作。單霽翔65歲退休時,吳良鏞告訴他:“把你退休的時間充分利用,把你工作的經歷進行融貫、綜合的研究,你會得到升華的,會得到總結的?!?/span>
67歲的單霽翔,仍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