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碳中和 | 絲芙蘭周影衍:搭建綠色消費生態
綠色供給最終需要轉化為綠色消費。絲芙蘭提出搭建綠色消費生態,即是希望整合供應商伙伴力量,推動上下游齊力變革,建立起從生產研發、物流配送到終端消費的綠色體系。
盡管美妝零售業不是碳排放重點行業,但在引導公眾綠色消費方面卻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一件環保購物袋、一個可回收紙箱、一款天然成分含量較高的產品……這些微小的改進,在龐大的用戶規模加持下,釋放出巨大的減排潛力。
路威酩軒(LVMH)集團絲芙蘭大中華區首席運營官周影衍認為,搭建綠色消費生態,從生產端的綠色生產研發,到運輸環節的綠色倉儲物流,再到消費端的綠色門店,最終轉化為用戶的綠色消費,這是美妝零售行業開展碳中和實踐的具體路徑,是行業全渠道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體現。
作為路威酩軒集團的美妝品牌,絲芙蘭近年來正是沿著這樣的鏈條推動自身綠色發展,并號召行業共同攜手創造可持續美好未來。
踐行全渠道可持續發展理念
南方周末:全渠道可持續發展理念是絲芙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行動,絲芙蘭圍繞這一行動開展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周影衍:絲芙蘭全渠道踐行可持續發展戰略,過去三年取得的成效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
一是綠色門店。絲芙蘭門店堅持全鏈路可持續發展,300多家門店100%使用節能LED燈。2020年通過優化門店照明與空調使用,全國門店全年節電963萬度,減少碳排量7,748噸。2021年我們啟動第二階段工作,對現有門店進行減燈改造處理,預計可多節電13.6萬度。今年5月揭幕的北京太古里三里屯旗艦店榮獲LEED金牌認證。
在購物環節,使用FSC認證環保紙質材料購物袋,保證性能的前提下使用更輕薄紙張,減少紙張的使用量,預計1年可節約30噸紙。禮品盒亦采用FSC認證紙質材料,從2020年10月起取消覆膜工藝,紙盒100%可回收。為了深固消費者的綠色消費觀,絲芙蘭在部分門店內設置“空瓶回收 美力再生”裝置,消費者只需將品牌包裝空瓶投進裝置內,這些空瓶將被回收處理,隨手之舉讓綠色美妝的理念傳播得更廣泛。
二是綠色物流倉儲配送與電子商務。我們超過50%的門店貨運實現電動節能車配送,電商包裝采用可回收快遞紙箱,對現有發貨紙箱減重10%并進行可回收處理,包裝內填充物亦升級采用蜂巢紙替代塑料包裝。
三是綠色產品與品牌合作。絲芙蘭自有品牌Sephora Collection愉悅護膚系列采用了90%以上天然植萃,部分產品容器由甘蔗殘余物制成,可降解無污染;潔面產品包裝瓶由再生塑料制成,可循環回收。截至2020年,絲芙蘭已成功減少近100噸塑料用量。秉持環境友好的觀念,絲芙蘭也選擇與同樣深諳環保理念的品牌建立深度連接,如致力于保護云南熱帶雨林的茶靈,保護海洋藻類生態環境的品牌奧杰尼等。
落實“LIFE 360環境計劃”
南方周末:中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愿景后,絲芙蘭是否作出了針對性的政策研究和行動安排?
周影衍:雙碳目標提出后,低碳綠色發展已經成為各行各業共識。絲芙蘭希望通過自身作為高端美妝零售的代表,以“綠色永續,美力與責任合二為一”的可持續美妝理念和行動,響應國家以及集團、公司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號召消費者關注并帶動更多人參與綠色可持續美妝的生活方式。
路威酩軒集團在2020年推出“LIFE 360環境計劃”,該計劃由此前一直堅持的LIFE計劃(LVMH Initiatives for the Environment)升級而來,LIFE計劃致力于減少產品制造對環境的影響,產品原材料可塑性更環保更合規,同時設立明確的碳排放指標,截至2020年底大部分得以實現。LIFE 360環境計劃明確了集團2023年、2026年、2030年環境目標的方向,即創造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產品,為生物多樣性和氣候作出貢獻,讓所有利益相關者參與其中。
作為路威酩軒集團的美妝品牌,絲芙蘭深耕中國市場16年。在不斷加碼本土投資的同時,絲芙蘭積極踐行集團的LIFE 360環境計劃,致力于環保領域的實踐。通過開發設計融合可持續、環保理念的未來概念店,擴大綠色電動車配送的直徑范圍,使用可再生循環的包裝材料,開展植樹造林、生物多樣性保護等舉措,落實低碳發展理念。
引導高端美妝零售綠色消費
南方周末:絲芙蘭將“搭建綠色消費生態”作為重要戰略行動,推進這項行動面臨哪些困難?
周影衍:搭建綠色消費生態的難點在于整合供應商的伙伴力量,不過這也正是該戰略的核心——順應消費模式的改變,上下游齊力推動變革,建立更加綠色環保的研發、生產、供應體系。
我們需要不斷溝通和影響消費者、供應鏈伙伴、商業生態伙伴,去獲得他們的同步認知。公司需要時間來加速轉型促進可持續發展,需要時間聯動商業伙伴,構建可持續生態價值。
南方周末:你對美妝品零售企業開展減碳實踐有哪些建議?
周影衍:除了在生產制造的源頭開展綠色低碳實踐外,我認為有兩點特別值得注意:
一是在消費模式改變的當下,美妝零售行業的減碳行動特別需要和網購相配合,美妝零售企業需要關注到線上線下這一條完整的購物鏈條當中的碳足跡,比如對網購發貨紙箱作減重,可回收處理,可循環使用,改進包裝填充物等,這些舉措也需要和物流快遞企業配合。
二是引導消費者。綠色供給最終要成為綠色消費,這樣企業才有更持久的動力,也才能真正實現綠色生活。同時我們可以看到消費者的訴求和愿望非同一般,環保覺醒和動力折射來自中國年輕消費者的積極力量,我們需要不斷堅持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