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發洪水,別只關注西北暖濕化,這些問題更要警惕

氣候變化讓“西北地區再回大唐盛世”話題一度火熱。直觀的觀測數據似乎也佐證了一些觀點。

然而氣候變化真的能為西北地區帶來更多益處么?實際上,以“暖濕化”為基礎理解西北地區現在和未來生態的變化遠遠不夠。氣候變化正在推動一系列連鎖反應,不確定性帶來的挑戰更應被關注。

責任編輯:汪韜

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是中國最大的沙漠,幾乎常年滴雨不下。通常情況下,即使在所謂的“雨季”,一天最多的降水也僅有2毫米。太陽的烘烤和超量的蒸發,使得這里成為世界少有的干極、熱極之一。

2020年9月,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的第三條沙漠公路沙基全線貫通。 (新華社 舒金培/圖)

然而2021年7月中旬,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北部邊緣的中國石化西北油田玉奇片區遭受了洪水襲擊,油區道路多處被沖、電線桿傾斜,給油區生產和勘探工作帶來巨大影響,近50輛勘探車輛、3萬套設備被淹,淹水面積廣達300多平方公里,大小相當于北京市豐臺區。

天山季節性融雪與降雨的雙重作用是此次事件的主要成因。一般而言,6-7月是南疆雨季。2021年6月至7月中旬,新疆輪臺縣天山山脈迪娜爾山段普降大雨,策大雅鐵熱克巴扎鄉累計降水量達32.6毫米。加之夏季天山融化的冰雪,疊加造成了淹沒沙漠的洪水。

其實,近年來“沙漠洪水”事件并不罕見。從2002年7月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的阿克蘇地區渭干河上游山區的連續暴雨與洪水爆發,到2012年7月的吐魯番洪災,再到2017年8月塔里木河洪水與沙漠東北部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塔河沿岸漫堤決口,塔克拉瑪干沙漠及其周邊地區已經屢次發生洪水災害。

沙漠洪水的個案背后,更令人好奇和擔憂的是,氣候變化影響下,西北地區是否真的在暖濕化?這會帶來危機還是機遇?

暖濕化、暖干化同時存在,西北氣候難起質變

中國西北地區通常是指位于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和長城以北,大興安嶺、烏鞘嶺以西的區域,包括新疆、寧夏、內蒙古西部和甘肅等地區。由于地處亞歐大陸腹地,來自海洋的潮濕氣流難以深入,這里往往氣候干旱,植被稀疏。

從氣溫和降水數據來看,過去60年間西北地區“變暖變濕”的趨勢確實存在。1961年-2019年間,中國西北地區地表年均氣溫呈顯著升高趨勢,西北地區年升溫速率為0.30℃/10年,是全球平均增溫速率的近三倍。

與此同時,以往干旱的西北地區出現更多降水。在新疆,1961-2015年間102個氣象站的氣象數據表明,平均降水增加率為9毫米/10年。

已有研究統計發現,1950-2000年,阿克蘇地區幾乎每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