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教培市場大船轉舵:“未來最大機會,或許在教育新基建中”
左手裁員,右手轉型。近一個月來,教培頭部公司宣布的轉型方向令人目不暇接,素質教育、托管市場、職業教育等成為企業選擇的新方向。
“行業變了,未來最大的機會,或許存在于教育新基建中?!?br />
(本文首發于2021年8月19日《南方周末》)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張玥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好未來旗下的彼芯課后成長中心,定位為課后托管,圖為全國首家旗艦店。
2021年7月24日“雙減”文件落地,在過去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萬億規模的中國教育培訓市場迎來了劇烈的震蕩調整,頭部企業們已快速向市場透露了轉型信號。
7月以來,好未來(NYSE:TAL)宣布上線托管品牌“彼芯”;猿輔導推出素質教育產品“南瓜科學”;新東方(NYSE:EDU)成立了素質教育成長中心,下設藝術、人文、語商素養、自然科創、智體運動、父母智慧等六大板塊;高途(NYSE:GOTU)上線新版App,囊括語言、公考、留學等職業教育;豆神教育(300010.SZ)主營業務由大語文轉向美育;網易有道(NYSE:DAO)公布素質教育矩陣等。
不過,這些轉型動作,在從事教育行業研究及投融資服務的多鯨資本合伙人葛文偉看來,大多屬于應急之舉,“并沒有經過長期的思考”。
豆神教育內部人士陳明之用“生存主義”詮釋了公司此次轉型的動機,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主營業務的全面轉型,是公司在‘雙減’文件發布前后臨時確定的,以前的業務無法繼續,要么死,要么換種活法?!?/p>
政策效應帶來的行業震蕩逐漸恢復平靜,但靜水流深,教培行業關于轉型賽道的探討和嘗試仍將持續,教培市場也將迎來深度變革。
左手裁員,右手轉型
7月23日17時左右,中國教育科技產業早期基金藍象資本投資副總裁陳晶正在北京一間茶室里,與一家運動健康項目的創始人談投資。開會過程中習慣將手機蓋起來放在一旁的陳晶,在這個下午一直感受著似乎不會停下來的手機震動。
“第一感覺是應該出了大事?!彼蜷_已經顯示幾百條未讀消息的微信群,滑到最上方,她看到了一份PDF文件,這是一份涉及“雙減”的通知。
當陳晶看到“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等相關內容時,“整個人都懵了,當天行業受到的震動,就像我的手機一樣”。那一瞬間,陳晶和同樣是教培行業出身的創業者,已無心繼續原有的洽談。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頭部校外培訓機構高管看到了同樣的說法,在7月24日凌晨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無法入睡?!?/p>
“雙減”文件即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提出堅持從嚴治理,全面規范校外培訓行為。六天后,教育部公布《關于進一步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學科類和非學科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奎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