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證監會點名,“雪球”風險有多大?

根據興業研究近期的報告測算,截至2021年一季度全市場的雪球產品規模約在1500億左右,這部分增量主要源于2020年二季度疫情后。未來市場能有多大?報告給出的“雪球”規模上限約為2萬億。

發自:上海

責任編輯:顧策

(小塵4x/圖)

一場可能危及投資者錢袋子的風險被“扼殺”在搖籃里。

2021年8月中旬,一份證監會下發各券商的監管文件流傳市場,一款名為“雪球”的投資產品遭監管點名。文件要求券商強化“雪球”產品的風險管控,并提醒各證券公司加強合規風控體系建設。

“雪球”的產品全稱是“雪球型自動敲入敲出式券商收益憑證”,屬于場外期權。年化票息高達15%-20%。高收益、低風險,還可以隨時退出,是機構的宣傳語。

這更像是銷售人員的“話術”。信托、私募基金、理財公司等機構通過向券商定制雪球產品,加以包裝后吸引投資者購買,給投資者這是一款“類固定收益”理財產品的錯覺,其底層資產實質仍是期權這類金融衍生品。

支持者認為,“雪球”提供了另一種可能:在股市橫盤震蕩甚至下跌時,投資者都有可能獲利,豐富了投資工具。目前監管對個人投資者參與期權交易有極高門檻,雪球無疑給個人投資者一個“繞過”門檻獲利的機會。

但機構放大了產品優點、忽視極端風險下投資者巨額虧損的可能。在美國等海外市場,這類產品往往是對沖基金等機構的對沖工具,因其高風險和高波動特性,個人投資者鮮少涉及。

“雪球”在國內的意外走紅,順應的是資管新規下國內理財產品的轉型之路。但如何平衡普通投資者的權益和市場風險?

投資者“滾雪球”

老到的投資者都知道“滾雪球”這個字眼,這是“股神”巴菲特傳記的書名。

2021年初,A股在經歷疫情后大幅回暖,指數一路上漲,一家信托公司的理財經理向張峰推薦了雪球?!疤柗Q年化收益將近20%,雖然不保本,但這兩年沒有出現過虧的?!睋貞?。

張峰屬于“高凈值”人群,個人資產在千萬以上,是信托、私募、理財公司的目標客戶。投資經驗豐富的張峰起初并不相信“包賺不賠”的投資,但理財經理信誓旦旦向他表示,過去兩年,沒有一例虧損。

張峰向南方周末記者展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