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碳中和 | 霍尼韋爾劉茂樹:以低碳技術和數字化方案推動綠色轉型
“雙碳”目標的提出,對能源、工業、建筑等領域產生了“硬性”的轉型驅動力?;裟犴f爾特性材料和技術集團副總裁兼亞太區總經理劉茂樹認為,中國的碳中和目標為企業帶來更廣闊的發展機遇,霍尼韋爾也將為企業提供創新的低碳技術和數字化方案,賦能企業綠色轉型。
2020年9月,中國首次向全球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達到峰值,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今年兩會,碳達峰、碳中和首次被納入政府工作報告?!半p碳”目標的提出,對能源、工業、建筑等領域產生了“硬性”的轉型驅動力,低碳可持續發展不再是加分項,而是所有企業面臨的一道必考題。
“中國在碳減排方面的政策方向,對霍尼韋爾及中國客戶的業務都將產生重要影響,同時也帶來廣闊的發展機遇?!被裟犴f爾特性材料和技術集團副總裁兼亞太區總經理劉茂樹表示,作為解決方案涵蓋航空、樓宇和工業控制技術,以及特性材料和物聯網領域的高科技企業,霍尼韋爾在可持續發展和節能方面擁有一百多年的豐富經驗,約50%的產品和技術都與環保和提升能效相關,未來也將不斷開發滿足中國客戶能源和環境需求的產品與技術,服務中國碳中和目標,攜手中國伙伴共創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降低能耗、提升效率是碳中和破題的關鍵
南方周末:霍尼韋爾與中國石油煉化行業關系悠久而密切,在你看來,目前中國化工行業綠色轉型面臨的主要挑戰有哪些?
劉茂樹:石油煉化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型產業,也是“雙碳”目標背景下升級轉型的重點產業。如今,中國石油煉化行業處在結構調整、提質增效、降低能耗的轉型升級關鍵時期,國內煉廠目前主要面臨著成品油需求放緩、缺少高端化工產品、環保排放標準日趨嚴格等挑戰。
我們應該意識到,“雙碳”目標是促進行業長久、可持續發展的推動力,對煉化行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將倒逼石化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加快技術升級,優化園區產業布局,實現產業價值鏈提升。在我們看來,這是化工行業轉型升級的極好時機,未來中國石化行業仍舊充滿機遇。
南方周末:對于低碳轉型的中國煉廠來說,現階段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劉茂樹:石化行業降低碳足跡的核心在于減少對化石能源的消耗以及生產過程中的氣體排放,因此降低能耗、提升效率是破題的關鍵。作為石油天然氣行業的全球領先工藝技術供應商和授權商,我們在2019年提出了“未來煉廠”的理念,幫助石化企業實現煉化轉型和煉化一體化,提高生產安全性、產能產率、可靠性和盈利能力,并有效減少碳足跡釋放,做到環保減排,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在今年5月發布了《未來煉廠白皮書——六大關鍵能效分析》,通過以碳、氫、排放、能耗、水和資本等六大關鍵效率為框架的工藝集約化手段,煉廠可以實現提高生產力、效率以及投資回報率,并開拓石化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拔磥頍拸S”發展的趨勢之一就是原油轉化路線的變化,將原油轉化成越來越多的石化產品,甚至完全轉化成石化產品,是“未來煉廠”最重要的愿景和轉型方向。
例如,浙江石化已經在其建設的舟山煉化一體化一期及二期項目中采用了霍尼韋爾的一系列“未來煉廠”工藝技術,將重質燃油升級為更高價值的化工產品。這些技術正助力浙江石化打造成為綠色、安全、智能化的現代石油化工企業。
創新低碳技術,賦能企業綠色轉型
南方周末:應對氣候變化需要一系列的技術創新?;裟犴f爾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有哪些技術創新?
劉茂樹:我們約一半的新產品研發都以改善客戶的環保表現和社會效益為出發點。從可編程溫控器和能源管理系統,到綠色航空燃料,再到工業控制解決方案和更輕便的飛機部件,我們的技術致力于改善客戶在環境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表現。
舉個例子,制冷劑氫氟烴類(HFC)的溫室氣體效應特別大,釋放一噸HFC產品相當于幾千噸二氧化碳的排放,這是一個困擾整個人類的大問題。我們研發一系列環保、節能、可靠的制冷劑解決方案,迄今已幫助減排超過2億噸的二氧化碳當量,相當于減少了超過4200萬輛汽車一整年的排放量。即將開業的北京環球影城采用了我們的低全球變暖潛值制冷劑,與采用傳統制冷劑相比,預計可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70%。
面向未來,霍尼韋爾將繼續投資于包括能源儲存解決方案和碳捕集技術在內的其他前沿的可持續發展技術。例如,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封存是碳中和目標的一個重要的實現路徑。美國大型碳封存項目之一就采用了一系列霍尼韋爾技術,每年將捕集和封存165萬噸二氧化碳并生產清潔氫能。
南方周末:霍尼韋爾是否攜手合作伙伴開展技術孵化項目?
劉茂樹:一直以來,霍尼韋爾攜手各界合作伙伴,在碳中和領域開展合作,大力發展節能減碳技術應用。
例如,今年5月我們和誠志股份簽署碳中和戰略合作備忘錄,將以綠色化工為前提,發展烯烴產業為基礎,合作開發先進的碳中和技術,以期在降低現有生產裝置的碳排放水平的同時生產優質烯烴、先進材料和其他高價值化工產品,打造全球先進的綠色烯烴產業鏈。
7月也和寶鋼集團旗下的上海寶氫達成合作,為他們提供先進的氫氣凈化提純技術和整體解決方案,共同推動氫能在中國市場的生產與開發,促進鋼鐵行業實現節能減排并助力達成“雙碳”目標。
南方周末:“互聯”是霍尼韋爾的戰略核心,霍尼韋爾近年來在數字化建設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
劉茂樹:數字化能大幅度提升能源效率和生產效率,從而助力企業實現減碳,推動重點產業朝著更加安全高效、智慧友好、綠色低碳與可持續方向發展,是實現碳中和的最佳手段之一。
以互聯工廠為例,我們立足中國化工行業特色,研發智能生產管理執行系統,實現生產流程管理的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以及生產管理的精益化、信息化和透明化。我們已經和很多本地化工企業開展相關智能工廠建設,成功助力圣奧化學等合作伙伴實現數字化轉型,全面提升企業環境表現和運營能力。
除此之外,我們還提供智慧樓宇和航空效率解決方案等一系列數字化解決方案,幫助業界節能增效、提高能源管理水平。
踐行碳中和承諾,創造一個更可持續的未來
南方周末:霍尼韋爾承諾于2035年前實現所有業務運營和設施的碳中和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主要在哪些方面著手?
劉茂樹:作為一家數字工業高科技企業,我們深知自身在行業低碳轉型中的重要責任。一方面,我們通過技術創新為業界提供節省能源、提高效率的解決方案,減少碳足跡;另一方面,我們自身也一直踐行碳減排。因此我們欣然承諾于2035年前實現業務運營和設施碳中和的目標。今后,我們將采取一攬子舉措,包括加大節能項目的投資、采用可再生能源、完成業務設施與公司用車的資產改良項目并利用可靠的碳信用額度等,為減緩氣候變化的全球事業作出積極貢獻。
實際上,我們曾多次制定可持續發展目標并超額完成,自2010年以來先后落實了5700多個可持續發展項目。例如,2016年我們投資了1億美元擴展位于上海的亞太區總部和中國研發中心,使用了一系列霍尼韋爾互聯技術,可以提供詳細的能源數據和可操作的指導,使大樓控制能耗并提高效率;我們在蘇州的一家標桿工廠采用了多項創新技術提高能效,包括廣泛利用太陽能、LED照明燈替換、空壓機余熱回收、空調升級等,其中空調升級項目每月節約用電達6萬千瓦時,獲得了工業和信息化部“綠色工廠”示范企業稱號。
南方周末:在溫室氣體排放管理方面,霍尼韋爾開展了哪些工作?
劉茂樹:我們持續通過嚴格的、端到端的業務運營體系來推動碳減排?;裟犴f爾的減排量將按照溫室氣體核算體系的要求公開報告,并由第三方核實。公司采取的各項措施將實現業務運營和設施的碳中和,包括直接溫室氣體排放(范疇1)和基于電熱或熱能使用的間接排放(范疇2)。自2004年起,公司業務運營和設施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強度已減少90%以上。
2019年,我們還設立了新的三個“十”目標,即在2018年的基礎上,于2024年前將范疇1和范疇2的溫室氣體排放再減少10%,部署至少10個可再生能源項目,并讓10處業務設施獲得ISO 50001能源管理體系認證。
此外,我們還通過強化現有追蹤系統、與行業領導者合作等方式,尋找和落實低碳最佳實踐的供應商,同時鼓勵供應商采用霍尼韋爾的氣候解決方案和產品,從而應對包括價值鏈排放源在內的其他間接排放(范疇3)。
南方周末:對于企業主動適應“雙碳”目標,開展綠色轉型,有什么建議?
劉茂樹:在“雙碳”目標的鞭策下,我們認為企業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一是高度重視技術創新。企業應加大研發投入,加速節能增效等創新技術的商業化,通過促進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更綠色的發展。
二是合理利用智能化工具。智能化技術及解決方案不但可以從產業鏈角度讓業務布局更合理,從而減少因布局分散造成的長距離運輸等不必要的能耗;還可以幫助企業更深入地洞察市場變化,及時調整商業策略。
三是加強行業人才培養。人才是歷次創新技術革命的關鍵,企業應重視培養具有全球化視野和全球管理經驗的高端人才,以及高端技術的研發人才,為企業帶來新動力,在“雙碳”背景下實現綠色低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