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年】馬彥文和他的鄉村小學
45歲的馬彥文是寧夏南部山區固原市原州區彭堡鎮撒門小學校長,30多年前,他在這里就讀時學校不得不“借居”在村里的清真寺中,課桌是用泥土砌成的土堆,板凳都是學生從家里搬來的。過去,由于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落后和當地的一些習慣,撒門村的村民不太愿意送孩子上學,尤其是女孩,很難得到受教育的機會,村里女童的入學率一度不足30%。
1997年馬彥文擔任撒門小學校長后,針對女童入學率低的狀況專門在學校開辦了女子班,逐一走訪失學女童家庭,將孩子們一個個領回學校,并根據女孩的愛好開設了縫紉、刺繡等技能課程。10多年來,在馬校長堅持不懈努力和國家“兩免一補”等優惠政策的支持下,近200名失學兒童重返課堂,村里女童入學率已經達到100%,適齡兒童都已入學,其中一部分學生還考上了大學,甚至出國留學。
馬彥文說:“撒門小學30年來的變遷,可以說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教育不斷發展的縮影。
45歲的馬彥文是寧夏南部山區固原市原州區彭堡鎮撒門小學校長,30多年前,他在這里就讀時學校不得不“借居”在村里的清真寺中,課桌是用泥土砌成的土堆,板凳都是學生從家里搬來的。過去,由于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落后和當地的一些習慣,撒門村的村民不太愿意送孩子上學,尤其是女孩,很難得到受教育的機會,村里女童的入學率一度不足30%。
1997年馬彥文擔任撒門小學校長后,針對女童入學率低的狀況專門在學校開辦了女子班,逐一走訪失學女童家庭,將孩子們一個個領回學校,并根據女孩的愛好開設了縫紉、刺繡等技能課程。10多年來,在馬校長堅持不懈努力和國家“兩免一補”等優惠政策的支持下,近200名失學兒童重返課堂,村里女童入學率已經達到100%,適齡兒童都已入學,其中一部分學生還考上了大學,甚至出國留學。
馬彥文說:“撒門小學30年來的變遷,可以說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教育不斷發展的縮影。”
馬彥文和他的鄉村小學_幻燈
12月10日,撒門小學學生在操場上舉行升旗儀式。
12月10日,馬彥文在電教課上更換光碟。和很多山區小學一樣,如今的撒門小學也實現了“現代遠程教育”的覆蓋,每間教室都有一臺電視機和DVD,老師常給學生放光碟,讓他們了解他們沒見過的東西。
12月10日,撒門小學四年級一班的女生在上縫紉課。學校根據女孩的愛好開設了縫紉、刺繡等技能課程。
12月10日,馬彥文帶領學生參加冬季課間長跑。
12月10日,課間休息結束,同學們回教室準備上課。馬彥文在學校張貼了許多“名言”,樸實的字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12月10日,馬彥文在為家庭困難的學生購買文具。
12月10日,曾經失學的女童馬紅(左一)給馬彥文校長送來自己喜歡的桔子。
12月10日,馬彥文在操場上和學生們一起做游戲。課堂下,孩子們更愿意把和藹的校長當作可以信賴的知己。
網絡編輯:mer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