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科創要聞(2021年8月16日-22日)
責任編輯:黃金萍
8月20日,通用汽車擴大其電動汽車召回范圍,涵蓋了此前不在召回范圍內的2019年款Bolt EV、2020-2022年間所有Bolt EV和EUV,合計超過7.3萬輛。四天前的8月16日,通用汽車發起召回聲明,6.9萬輛2017-2019款Bolt EV的車主可到任意的經過電動化認證的雪佛蘭經銷商處更換全部電池模組。
這是通用汽車Bolt的第三輪召回。2020年11月,由于車輛在充電接近滿電時容易起火,通用汽車召回6.9萬輛2017-2019款Bolt EV,修復方案是通過軟件更新,將汽車電池的充電上限設置為90%。2021年4月,通用進行第二輪Bolt EV召回,再次對車輛進行軟件更新,并適當更換有缺陷的電池模組。此后,通用Bolt又報告了兩起電池起火,于是有了現在的第三輪召回、共計14.2萬輛。
為確保安全,通用汽車向車主們建議:車輛電量應保持在90%以下,不要總讓續航里程掉到70英里以下,不要在家通宵充電,充電后把車停到戶外。
點評:三輪召回事件,目前看來并沒有就故障問題得出終極結論,通用汽車、LG電子和LG化學子公司LG Energy Solution還將繼續展開聯合調查,并承擔起相應的責任:LG電子已將第二季度的營業利潤下調1/5,以應對Bolt EV召回成本;而此前2021年二季報顯示,Bolt EV召回已讓通用汽車損失約8億美元,隨著召回范圍擴大,通用汽車自稱還將增加10億美元成本。
按照此前的計劃,通用汽車將在2020-2025年投資350億美元用于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汽車,在8月中旬于美國白宮舉辦的電動汽車活動中,更承諾到2030年交付的汽車中50%是電動汽車。雄心勃勃的計劃背后,電池安全至今仍是電動汽車行業發展路上的攔路虎。
這一輪召回事件,能否成為LG、通用汽車乃至電動汽車行業的當頭棒喝?在電動汽車前行發展的道路上,確實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在生命和安全面前,每一家車企和電池廠商都要有“如履薄冰”的心態。
8月20日,馬斯克在特斯拉AI日公開了真人形態的特斯拉機器人原型,表示明年就會正式推出該款名為“tesla bot”的機器人。馬斯克稱,這臺機器人使用視神經網絡技術、Dojo超級計算機和Dojo D1芯片,通過視覺為汽車和機器人數字化周邊景象,通過神經元網絡計算系統來驅動身體,使用目的是“執行一些具有危險性和重復性、枯燥的任務”。
馬斯克表示,制造機器人合乎特斯拉的產品邏輯,因為特斯拉汽車是機器人,“我們的汽車就像輪子上的半智能機器人和全自動駕駛計算機” 。
點評:特斯拉拋出的人形機器人概念,既不同于過去人們理解的陪伴型服務機器人,也不同于以任務為導向的工業機器人,更像是一位“全能型”機器人。這會是一個類似iPhone或者iPad開創新品類的機器人產品嗎?
8月20日,中國電信在上交所上市,發行價格為4.53元/股,募集資金凈額467.1億元。據中國電信8月6日披露的招股書,募集資金將用于5G產業互聯網建設項目、云網融合新型信息基礎設施項目以及科技創新研發項目。
8月18日,證監會披露中國移動招股書,計劃上市地為滬市主板,擬發行人民幣股份數量不超過9.65億股,擬募資560億元,成為近11年來A股市場最大IPO;募資將主要投入到5G精品網絡建設項目、云資源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千兆智家建設項目等,其中將使用280億元募集資金投入到5G精品網絡建設。
點評: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唐家樂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