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集采棄標的華北制藥:虧損面持續放大,高管變動頻繁
華北制藥因產品棄標集采收到了罰單。
日前,南都藥企合規與發展研究課題組記者注意到,國家藥品聯合采購辦公室發出公告,第三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品種“布洛芬緩釋膠囊”的中選企業華北制藥,在8月11日放棄中選資格,在山東省未能按協議供應約定采購量,被列為“違規名單”。根據處罰,華北制藥在未來9個月被取消國家集采申報資格。
針對相關情況,南都記者23日致電華北制藥證券辦,對方稱相關情況已公告為準。
據南都記者了解,這也是國家藥品聯采辦,對集采棄標企業開出的首張罰單。
國家藥品聯采辦對華北制藥的處罰通知
受此消息影響,華北制藥8月23日收盤股價跌停報9.11元,相較去年8月最高位20.21元幾乎腰斬。
南都記者注意到,華北制藥近期業績可謂“頻繁波動”,其中今年一季度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再度陷入虧損,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高管變動頻繁,而布洛芬棄標集采,是新任董事長上任不到一周后發生的。
布洛芬中標銷售額翻近6倍,稱棄標是產能不足
據南都記者此前報道,第三批中標布洛芬緩釋膠囊的企業,分別為上海信誼天平藥業、珠海潤都制藥、南京易亨制藥以及華北制藥,其中華北制藥中標價格為4家企業中最高,為0.268元/片。該產品供應包括山東、陜西以及湖北在內七個省市,其中首年的協議采購量為7975萬粒,而斷供的山東首年協議約定采購量為2511萬粒。
根據華北制藥8月22日晚間的澄清公告顯示,自去年11月開始執行中選結果至今年8月20日,華北制藥共供應藥物1585萬粒,其中山東的實際供應量為365萬粒。
針對產品斷供原因,華北制藥方面聲稱,是現有產能不足,責任單位重視程度不夠,相關注冊和變更政策調整,“加之疫情影響,導致公司無法保障正常供應”。8月11日,華北制藥經與山東省醫療保障局溝通后,提出了放棄中選資格。
不過,南都記者發現,華北制藥的洛芬緩釋膠囊中標后,對產品的銷售額確實帶來較大影響。該公司稱,布洛芬緩釋膠囊2020年銷售收入為50.22萬元,占該公司2020年度營業收入的比例為0.0044%;今年1至7月,該產品銷售收入293.81萬元,相較去年銷售額去年增長了5.85倍左右。不過華北制藥方面聲稱,“(藥品棄標)不會對公司當期經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
與此同時,華北制藥方面表示,將加快推進布洛芬緩釋膠囊擴產項目的審批進度,力爭9月底前完成審批,“擴產后預計年產能力達1億?!?。
目前,華北制藥斷供的布洛芬緩釋膠囊已由其他企業補上。近期山東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的相關通告顯示,珠海潤都制藥為替補企業。
新董事長上任一周就放棄集采,業績承壓高管變動頻繁
業界分析認為,華北制藥布洛芬出現棄標,除了自身產能原因外,原材料價格等成本上漲,也是制約藥物生產的因素之一。
根據2020年華北制藥的財報顯示,該公司去年主營業務成本達72.84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加8.46%,增速遠高于該公司的營收增速(0.31%)。南都記者注意到,該公司成本增幅有加速的趨勢,在今年第一季度,華北制藥營業成本為17.08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6.9%。
與營業成本增長相對的,華北制藥的凈利潤出現下降。
南都記者透過華北制藥2020年報注意到,因多因素影響,即使凈利潤顯示盈利,華北制藥扣非凈利虧損6191.29萬元。而在今年第一季度,該公司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雙雙虧損,凈虧損為5719.99萬元,而扣非后的凈虧損達到7286.03萬元。
近年來,華北制藥的業績可謂是頻繁波動。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是我國規模最大的化學藥物制劑企業,主營產品涵蓋抗感染藥物、生物技術藥物、心腦血管及免疫調節劑、維生素及健康消費品等領域700多個品規。
以華北制藥的營收為例,南都記者注意到,自2013年創下了124.38億元的最高位后,該數據出現“下滑又反彈”的趨勢,而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波動較大,尤其是扣非凈利潤,更是在盈利和虧損之間“反復橫跳“。
在業績承壓下,華北制藥的管理層也是變動頻繁。從2016年起至今5年,華北制藥就換了4任董事長,其中,現任董事長張玉祥是今年8月5日正式上任。南都記者還注意到,相比此前該公司以能源出身的一把手,張玉祥出身于制藥行業,按照日期計算,宣布斷供布洛芬緩釋膠囊是張玉祥上任不到一周的決定。
除了董事長換人頻繁外,南都記者還注意到,華北制藥發布公告稱,該公司高管劉文富、周曉冰和王立鑫遞交書面辭職信。其中劉文富為該公司副董事長,周曉冰為總經理,王立鑫是總會計師兼財務負責人。
當然,因棄標而喪失9個月參與國家藥品集采的華北制藥,業績影響如何?該公司表示,鑒于國家第六批藥品集中采購的擬集采產品等信息尚未公布,“尚無法預測至2022年5月10日國家組織的藥品集中采購活動及入選產品的銷售情況等對公司的影響”。
網絡編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