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碳中和 | 融信集團彭沖:“軟硬”協同促減排
綠色建筑只有依賴科技的力量才能實現。地產企業開展碳中和實踐要統籌“軟硬件”之間的聯動。在硬件方面,多選用綠色建筑材料,酌情使用裝配式建筑形式。在軟件方面,探索綠色健康系統的建設,以綠色生態體系疊加硬件使用,提升減排成效。
南方周末最新發布的房地產行業社會責任調研榜單顯示,房地產企業在綠色發展方面普遍有較好的實踐,如開展綠色建筑認證,實施裝配式建造等,開展碳盤查、披露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企業數量比上一年度有明顯提升。
面對“雙碳”目標要求,房地產行業的降碳行動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過往開展節能降耗的基礎上,企業需要更明確的減排目標和科學的實施方法。然而,在南方周末調研評價的50家企業中,僅5家企業制定了明確的、可量化的降碳目標。
融信集團副總裁彭沖博士認為,新形勢下,房地產行業綠色轉型面臨資金成本、項目設計以及建造技術上的多重挑戰。推動行業邁向碳中和,首先要找到行業碳達峰的切實路徑。在具體項目中,始終需要統籌綠色運營體系和環??萍歼@兩者“軟件和硬件”之間的協同,科學有效開展碳中和實踐。
從源頭開展管控
南方周末:“十三五”期間,融信在綠色發展方面開展了哪些重點工作?
彭沖:融信響應國家推動綠色建筑發展的號召,在考慮建筑功能和質量的同時,堅持綠色設計理念,評估資源使用和對環境的影響,努力構建綠色空間。我們主要從節地于室外環境、節能于能源利用、節水于水資源利用、節材于材料資源利用、室內環境質量等五大方面設計標準,促進自身的住宅及商業發展項目踐行綠色建筑的理念。
環保措施需要由源頭開始管控,因此我們要求合作的施工承包商優先選用低排放的施工機械和低污染低噪音的施工模式,以減低施工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比如要求建筑材料中含循環材料的建材至少占總材料價值的10%;本地材料占總建材價值的30%以上,從而降低因運輸而產生的環境影響等等。
與此同時,我們也注重對綠色建筑的認證,通過認證促進環境管理。位于閔行區七寶鎮的融信旭輝世紀古美項目,于2020年年初順利通過了上海市住建委超低能耗方案評審,該項目也摘得了“上海首個超低能耗住宅項目”的殊榮。融信新總部所在的融信上坤中心獲得了美國綠色建筑協會LEED認證金級及美國WELL建筑認證金級雙重預認證。
南方周末:在環境信息披露方面,融信開展了哪些工作?
彭沖:近幾年,我們每年都會在年報中披露環境管理的理念和管理制度,也會詳細披露溫室氣體、能源消耗、水資源使用、三廢排放等量化環境數據,供社會公眾了解我們的實踐進展和成效。
健康舒適成為普遍關切
南方周末:當前房地產行業綠色轉型面臨哪些突出挑戰?
彭沖:一是成本。綠色建筑涵蓋了新材料與新技術的運用,在一定時期內必定會帶來企業運營成本的增加,這是綠色轉型過程中的第一個“攔路虎”。
二是設計要求。國內近幾年出現了不少“高碳作品”,比如有些開發商或設計師喜歡在建筑中做大玻璃窗、落地窗。這些建筑看起來雖然氣派,但耗能較大。如何在設計階段就最大限度地考慮到建造和運營階段的碳排放問題,兼顧設計審美和低碳要求是行業面臨的考驗。
三是技術要求。綠色建筑一定只有依賴科技的力量才能實現。以融信旭輝世紀古美項目為例,為兼顧超低能耗與舒適度,項目依據上海的日照環境,規劃了樓棟布局和建筑朝向,規范建筑體形;為實現良好的建筑氣密性,僅外窗安裝節點,就經過了多次的推敲試驗、精細處理。在建造過程中,地產企業有很多“被動式”的技術挑戰要應對,也需要探索“主動式”技術,降低能耗,使項目更加環保。
南方周末:面對消費者逐漸提升的綠色健康人居要求,融信開展了哪些產品或服務創新?
彭沖:人們對居住健康和舒適度的要求的確越來越高。2020年3月,我們收集了超過1000組家庭關于優化居住需求的反饋與意見。結果顯示,近八成的家庭最關切“健康舒適”,超過六成的家庭視室內空氣質量,室內光環境、聲環境以及室內的溫度、濕度、飲水質量等為“衡量居家健康達標與否”的評判標準。
基于問卷收集結果,我們全面分析生活居住痛點與家庭需求變化,推出了“Care+全心健康家”產品體系,以多方位的居家系統設計,全面提升了“健康”在人居設計中的權重。
在業主提出的舒適健康的居住環境中,普遍包含了對兒童的健康安全保護,也就是說建設兒童友好型社區是提高人居環境品質的題中之義。融信將兒童友好的創新實踐擴展到全國各個區域,如上?!叭谛拧ず<{印象”項目不但考慮了兒童空間需求,還提出了“兒童友好型示范社區”的理念,以安全防護體系、植物體系、標識體系等多重安全理念共存,為孩子安全作進一步的保障。
探索切實的碳達峰路徑
南方周末: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出后,融信作出了哪些針對性政策研究和行動安排?
彭沖:融信目前正在開展的《微觀標準化》研究,從提升產品品質、增強客戶體驗出發,以生活者的眼光,觀察社區居住的“疑難雜癥”,透過數百個微觀生活細節,從建筑、景觀、室內、機電等不同角度備戰碳中和。該研究成果目前已陸續在全國所有新項目落地。同時融信于線上發起“生活居住痛點”調研,持續豐富更新微觀標準化研究內容并定期發布,構建社區生活改善的長效機制,旨在營造無憂居住體驗,全面煥新社區生活。
融信作為地產開發商,對建筑過程中的環境表現負有監督管理義務,所以我們無論是從初期產品設計還是現場工地施工,都遵循綠色環保。目前正在積極開展的“融心質造”行動,則是聚焦工地現場,透過打造智能化綠色工地,探索創新綠色施工工藝,推進綠色工地安全文明建設與管理等,形成產業鏈的上下游聯動,為碳中和助力。
南方周末:你對房地產企業開展碳中和實踐有哪些建議?
彭沖:從粗放式到精細化,房地產行業如何適應轉型發展需要,節能降耗,實現企業創新高質量發展,是一個巨大的命題。碳中和事業任重而道遠。
首先,探索切實可行的碳達峰路徑,把當前的綠色管理工作做細做實,全面加強能效管理、水資源管理和廢棄物管理,提高資源和能源的利用率。
二是將生態環保的理念和企業文化、企業公益相結合,培養全員環保意識,帶動員工共同參與碳中和行動。
三是硬件與軟件相互聯動。硬件方面,多選用綠色建筑材料,酌情使用裝配式建筑形式。軟件方面,探索綠色健康系統的建設,以綠色生態體系疊加硬件使用,開展碳中和的實踐。
最后,碳中和事業不是一家之事,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憑一己之力實現碳中和目標,我們需要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共同創造綠色生態。同時聯合社會多方機構,推動綠色生態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