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師法獲通過:“終身禁業”被寫入,“過度醫療”改提法
據王岳介紹,對于醫師的哪些行為、到何種程度會被終身禁業,醫師法將相關權力賦予了各省級衛健委,他擔心將來可能會造成執行標準不統一。
王晨光一直主張將禁止“過度醫療”條款寫入醫師法。至于如何界定“必要”與“不必要”,他認為應該由專業人員“以科學為依據”來制定標準。
責任編輯:何海寧
南方周末記者柴會群為你導讀
2021年8月2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法》,該法將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現行的執業醫師法屆時廢止。
這是執業醫師法自1999年實施以來的首次“大修”。學界和業界一直呼吁的醫生“終身禁業”制度最終寫入該法(詳見南方周末2021年2月26日報道《執業醫師法首修:專家呼吁完善禁業制度》),對于如何遏制備受社會關注的“過度醫療”現象,在此次修法中也有所體現。這兩方面的突破,被部分業內人士視為本次修法的重大亮點。
2019年國家八部委聯合整治“醫托”“過度診療”等醫療亂象,2021年8月,禁止“過度診療”等相關提法寫入醫師法。
終身禁業條款:“打了折扣”的進步
早在2004年,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教授王岳就曾撰文建議修訂執業醫師法,提出在醫療行業建立“終身禁業機制”。他認為,醫生行業應該像律師行業那樣,在從業者出現嚴重違反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的行為時,再也不能當醫生。王岳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醫生“終身禁業制度”在發達國家早已普遍建立,在我國,醫師執業證書吊銷兩年后還可以重新注冊,在大多數國家都是不可能的。
在2021年1月27日至2月25日征集社會意見的醫師法草案中,并沒有關于醫生終身禁業的相關條款,只是在關于各種“不予注冊”的情形中,在執業醫師法基礎上加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