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護城河小, 目前賺錢的只有網約車與共享充電寶
在共享經濟的模式中,競爭對手之間是共享生產能力的。注冊滴滴的司機也可以注冊美團;對消費者來說也是如此
(本文首發于2021年8月26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如今,共享模式走到第7個年頭,隨著風口過去,資本變得更加謹慎,不再瘋狂“燒錢”補貼消費者,大浪淘沙過后,一些創新留了下來,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另一些逐漸消失在市場中。圖為北京街頭的共享電動自行車。
以共享衣櫥概念起家的女裝月租平臺衣二三,于2021年8月15日關閉服務。自成立以來,衣二三共經歷了六輪融資,融資金額超8000萬美元。
衣二三的關停,是共享衣櫥這一模式衰退的最新案例。2015年,國內一共有12家共享衣櫥平臺成立,但僅僅一年后,到了2016年,魔法衣櫥、愛美無憂、有衣、摩卡盒子、跳色衣櫥等平臺陸續停止運營。行業最后一筆融資記錄,是在2018年10月,如今,行業內還有女神派、托特衣箱在運營。
2015年,共享經濟元年。這一年,共享經濟開始不斷出現在中國人的生活中。網約車、共享汽車、共享單車、共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