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被刷臉”辦卡 莫名背上貸款萬余元

近日,廣州互聯網法院通報了一起因為“刷臉”引發的糾紛,一女子因“被刷臉”莫名背上萬元貸款,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2020年,廣州某銀行起訴稱,2019年11月25日,王女士在某銀行線下營業網點申請設立借記卡賬戶。按照該銀行要求,王女士現場填寫了開戶簽約申請表,隨后在該銀行營業廳的自助柜員機經人臉識別核驗身份后,自助辦理了借記卡賬戶業務,并開通了手機銀行功能。

廣州互聯網法院綜三庭法官 甘尚釗:在2019年12月18日,王女士通過手機銀行申請了一筆借款約一萬多元,但是借錢之后就沒有再還款了,銀行基于這種情況就把借款人起訴到法院,法院經過審理發現借款人可能另有他人。

王女士辯稱,她的身份證在2019年10月18日,也就是開卡和在線借款之前就已經被盜遺失,當時已向公安機關報警并辦理了掛失手續,所以不應該由她來承擔還款責任。

對于王女士的陳述,銀行方面堅持認為是王女士自行申辦的借記卡,且在開卡過程中已通過自助柜員機的人臉識別進行了身份核驗。正是在完成了身份比對后,王女士才能在線簽訂借款合同申請貸款。

法院判女子無須擔責 銀行應核驗真實身份

對于是不是王女士本人親自辦理,雙方各執一詞,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在訴訟過程中,王女士向法院申請當時辦理業務原件進行筆跡鑒定以及調查辦理業務預留手機的用戶信息。經筆跡鑒定,涉案客戶簽名并非王女士本人簽署,手機號碼亦未曾登記在王女士名下。最終,法院以銀行未能舉證證明是王女士本人“刷臉”申辦借記卡并申請貸款為由,判決駁回銀行的全部訴訟請求。

法官表示,自助柜員機交易信息上有開卡人進行人臉識別時捕獲的現場照片,雖然該現場照片與王女士的相似度超過五成,但在銀行未能提供其他影像資料予以輔證的情況下,不能憑該照片認定開卡人是王女士本人。 

廣州互聯網法院綜三庭法官 甘尚釗:依據訴訟法的規定,銀行那邊主要主張借款合同的成立,主張這個請求就要主張證明借款合同是成立的,但是沒有證據證明卡是王女士開辦,也沒有證據證明是王女士簽訂了這份借款合同。

法官提醒,當前人臉識別技術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以銀行為代表的廣大金融機構在各核心業務環節,應綜合運用人臉識別技術、手機驗證碼、指紋等信息的身份識別系統,對交易方的真實身份進行交叉核驗,通過人證比對,防止個人信息數據被他人冒用。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網絡編輯:柔翡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