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強制評級,信評業能否讓債券投資人埋單?

一家主流券商廣東地區債券承銷負責人對南方周末直言,如今評級機構給出的評級,在一級市場上已經淪為發債工具。

從2012年開始,各主流投資機構,包括券商、保險公司等都紛紛建立自己的內部信用評級團隊,有的多達二十多人。

責任編輯:顧策

(ic photo/圖)

從2020年12月到2021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發改委、證監會等連續發文,將非金融企業債、公司債、中票、短融、超短融等各類債券融資工具的強制評級要求一一取消。

自三十多年前誕生至今,中國信評行業一直與債券市場緊密關聯。在債券發行制度下,債券信用評級是一項強制要求,評級高低直接關系到債券發行和分銷的成敗。

延續這么多年,為何主管部門現在要取消強制評級?

信用評級為誰服務

信評行業是與債券市場相伴出現的,并曾因為債券市場的危機而得以發展壯大。

1985年,沈陽市房地產開發公司向社會公開發行5年期企業債券,這是改革開放后公開發行的第一只企業債券。當時主要是一些企業自發向社會和企業內部職工籌資。

三年后,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提出組建信用評級機構的設想和要求,人民銀行系統內信評機構開始萌芽。同年,上海市遠東資信評估有限公司成立,這是中國第一家獨立于金融系統的外部資信評級機構。

這些信評機構均采取發債人付費的模式,并且作為主要模式持續至今。

1992年,隨著企業債發行規模上升,規范管理、風險控制和基礎設施卻沒有匹配到位,導致各地兌付風險集中暴露。

強制信評便成了應對兌付危機的手段之一。1992年12月底和1993年8月,國務院相繼出臺政策,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