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季脫口秀大會的制勝法寶,是顏值“逆襲”嗎
能夠笑對自己顏值不佳的人,其實已經開始美了。
《脫口秀大會》走進第四季,顏值水平進一步下降,但是內容水準似乎在上升。
這一季,隨著一些新段子脫口而出,又有一些新人脫穎而出。比如北大女碩士鳥鳥,以“社恐式”的另類風格走紅;比如來自廈門的小佳,身體的先天缺陷沒能阻擋他口吐光芒。
當然,還有徐志勝,一個重新定義丹鳳眼,號稱“沒有顏值焦慮,只有顏值絕望”的人。
顏值標簽最容易貼上去,也最容易撕下來
以往,在人們的固有觀念里,一個人長得丑,尤其是奇丑到滑稽,就比較適合去做喜劇。在喜劇的行當里,也不乏類似的人才。
現在,作為熱門綜藝的《脫口秀大會》,似乎又滿足了人們的這種想象。當然,從廣泛意義上說,脫口秀也是喜劇的一部分。
只是,如果我們拋開對明星藝人的想象,僅僅用看身邊人的眼光去看這些舞臺上的脫口秀演員。他們其實也大都是長相平庸而已,如果不是站在了舞臺上,他們也就是路人,普通人。
比如最典型的,在徐志勝出現之前,何廣智是《脫口秀大會》的“顏值擔當”——區別于身材高挑、皮膚白皙、五官端正的龐博的另一種。而現在,由于徐志勝的出現,何廣智又被觀眾“越看越帥”了。
你看,從一個丑男到一個帥男,何廣智只花了一季的時間。
顏值是最容易貼上去的標簽,但同時也是最容易撕下來的標簽。在脫口秀的舞臺上,沒有觀眾真正按顏值打分。真正能夠征服觀眾的,還是你的段子夠不夠好笑。
而從另一個角度講,我們從脫口秀表演里,收獲的不僅僅是那些讓人噗嗤一笑的段子,還有各種各樣、各行各業的人,面對生活的積極態度。他們或許都很普通,但是有的樂觀,有的坦然,有的勇敢,有的溫暖。
各種各樣的人,可以憑借各種各樣的條件和才能吃飯,這也恰恰反映了這個世界的多元。
我們不排除,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長得極其好看的人,以及丑得出奇的人,可以憑借顏值的天花板和地板磚吃飯。但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顏值只是一個天然的客觀條件,并不能決定一場人生,尤其不能決定長遠的、完整的一生。
有句雞湯這樣說:上帝在給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也為你打開了一扇窗。只是很多時候,這扇窗需要我們自己去主動發現,努力爭取,而不是從一開始就放棄。外貌也是如此。
徐志勝、何廣智乃至李誕,其實都是將自己的劣勢變成了優勢。但這種轉換,絕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他們后天的努力,這才是他們取得成功的內核。
拋開長相,徐志勝在最新一期表演的那些內容,套到另一個人身上,哪怕是一個虛擬的人,比如“我的一個朋友”,也同樣充滿了笑果。
顏值焦慮,越陷越深
笑對人生,柳暗花明
我們只是在舞臺上,看到了徐志勝從容淡定、才華橫溢的一面,其實他也是從陰影中逐漸走出來的。
在媒體的采訪中,徐志勝講述,自己讀小學的時候,被同學說“你長得真丑”“像個怪物”,遭遇過漫長的校園霸凌,后來變得敏感又自卑。
巧合的是,同一舞臺的小佳,也爆料自己童年遭遇過很多校園霸凌,只是如今他可以用很豁達的心態去講述:“每次下課在走廊里,站在那邊,只要我走過去,他們就開始笑跟起哄?,F在想想覺得好幸福,比脫口秀簡單多了,光站著就有人笑了?!?/p>
小佳因出生時大腦缺氧,造成神經系統疾病,肢體出現一些缺陷,他3歲之前都不會說話,如今講起脫口秀也是吐字不夠清晰,但這有什么?他的表現依舊上佳。
他笑著說,“大家都有病,只是我比較明顯”,展現給我們的不僅是一張治愈的笑臉,也是明朗的人生觀。
很多人說,包括小佳自己也在表演中講述,他這個人很勵志,但是在他看來,他只是做了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是再普通不過的正常行為。我們下意識的同情,其實并不絕對正確,也未必真正令人舒服。
這個夏天,除了脫口秀,我們還有幸看到了精彩的奧運會和殘奧會。尤其是后者,總給人滿滿的勵志感覺。
但無論是在人格上,還是在參與社會生活的權利上,他們也都是完整的人、獨立的人,值得我們平常視之。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當有一天,我們能像看待正常人一樣看待他們,才算真正擺脫了標簽、偏見和歧視。
在越來越開放的世界里,社會之于每一個人的機會,只會越來越多,由此產生的價值評判也會越來越多樣。我們已然看到,一個顏值很高的人,未必天然就可以贏得所有人的喜愛;一個顏值平庸的人,也未必不能散發魅力,贏得大眾的喜愛甚至是偏愛。
顏值之外,我們還有很多更重要的價值評判標準,如才華、言行、品行等等。這或許也是為什么,那些光彩照人的明星藝人,在其他方面如果不及格,也同樣會被輿論唾棄、被市場拋棄。
這世上,很多東西都遠比外貌更重要。能夠笑對自己顏值不佳的人,其實已經開始美了。
學會熱愛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才會反饋愛意;學會笑對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才會還你一張張笑臉。顏值焦慮,只會讓人越陷越深;笑對人生,才會迎來柳暗花明。
正如徐志勝袒露自己的心路歷程,“講脫口秀之后,大家對我的長相評價會發生變化,從你丑變成了你搞笑,甚至還有人覺得你可愛,現在有人會評價我的臉是祖師爺賞飯吃、生在喜劇終點的男人,還有一個詞叫長相優勢?!?/p>
這不是一場顏值的逆襲,只是一次心靈的歸正。
(來源:南都周刊)
網絡編輯: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