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辯護法律援助“擴容” 打通最后一公里,死刑復核案件也被納入
據學者吳宏耀統計,2014到2016年間,中國裁判文書網上公布的255個由最高法復核的死刑案例中,有律師參與的僅22例,占比8.63%。
學者顧永忠:最終通過的條款是各方利益平衡的結果,一方面肯定了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的工作,另一方面,為各地根據自身情況采取靈活的做法提供了依據。
(本文首發于2021年9月2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錢昊平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江蘇無錫的一個“互聯網·無人律所”在社區投入使用 ,實現了法律援助“零距離”。
法律援助法通過一周后,2021年8月27日,一場有關這部法律的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友誼賓館召開。
“目前有約70%的刑事案件沒有律師辯護,那么刑訴法規定的很多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權利都得不到保障?!北本┐髮W法學院教授陳永生在會上說,這次立法擴大了法律援助范圍,“值得肯定”。
擴大的范圍,就包括死刑復核階段。此前法律并未規定,在最高法的死刑復核階段,是否需要為沒有聘請辯護人的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
深入參與法律援助法立法進程的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顧永忠表示,立法過程中,學界、業界和實務部門對于刑事法律援助范圍要不要擴大、擴大到什么程度爭議較大。
中國政法大學另一位學者吳宏耀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立法者一直在猶豫,刑事法律援助的范圍要不要突破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畢竟擴大援助范圍,??會牽動刑事訴訟每一個環節”。
法律援助工作在中國已開展25年,相比世界各國,中國的法援制度起步晚、發展迅速,但也暴露出資源分配不均、覆蓋范圍窄、保障不充分等問題,頗受詬病。
在學者看來,此次立法在2003年制定的法律援助條例的基礎上吸收了近年來的實踐成果。自2018年納入立法規劃,歷經三次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于2021年8月20日獲通過,將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這部總共六千多字的法律,初次審議時有61條,修改完善后增至71條,條款增加的同時,爭議之聲從未消散。
增加了限定條件
把死刑復核案件納入法援范圍,學者們呼吁已久。
較早發聲者吳宏耀,是中國政法大學國家法律援助研究院院長,8月27日在友誼賓館召開的“開啟中國法律援助制度的新時代”研討會就由該院組織。
吳宏耀對死刑復核階段提供法律援助重要性的關注,始于“念斌案”。2006年7月27日,福建省平潭縣兩戶居民家中多人中毒,致兩人死亡。警方偵查后認為,鄰居念斌有投毒嫌疑,福建省高院二審判處念斌死刑。
在死刑復核階段,念斌家屬委托的辯護律師張燕生向最高法提交了辯護意見。最高法最終撤銷原判發回重審。2014年8月22日,福建省高院作出念斌無罪的終審判決。
“死刑復核階段是‘生死攸關’?!眳呛暌J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游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