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泛濫成災時,相處之道當適應生態環境變化
嚴格的野生動物保護,讓很多野生動物擺脫了瀕危的局面,甚至出現了泛濫的趨勢,給民眾帶來財產損失和人身傷害的事近年來也多有發生。
(本文首發于2021年9月2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愷辰
單一物種泛濫,也可能對整個生態環境帶來破壞性的影響。尤其是一些外來物種,在本地沒有天敵,可能嚴重威脅本地的原生生態。比如非洲大蝸牛,在中國很多地方就對農作物和城市綠化帶來了極大的破壞,還會傳播多種疾病。
河南廣電旗下東方今報日前報道,河南信陽市山區野豬泛濫成災,大肆損壞農民的莊稼,帶來財產損失,甚至有村民因為守護莊稼被野豬咬傷。信陽市林茶局野生動物保護科工作人員表示,野豬泛濫問題在河南多地都存在,省林業和公安部門正在協調獵捕野豬的問題。
野豬是“三有”(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野生動物,受到保護,即使損壞了莊稼,農民也不能隨意獵捕,必須有主管部門審批的獵捕證才能獵捕。
嚴格的野生動物保護,讓很多野生動物擺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奎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