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米揚以西:探索玄奘的阿富汗足跡

在考察前,我們就了解到,巴米揚山谷以西地區,現代道路仍未開通,很多山路會因為大雪封山或積雪融化而阻斷,后勤保障也無法跟上。此外,該地區常有恐怖分子出沒,網絡信號幾乎沒有,對于安保工作要求很高。而且這片土地上的古代遺址研究尚未深入展開,很多信息還處于混沌狀態??疾祀y度很大,為此,我們提前半年開始協調……

我和國家博物館館長拉西米在網上聯系,很高興館長先生還能夠迅速回復,他留在喀布爾,但工作暫停,博物館關閉,巴米揚那邊的文博人員失聯,希望能盡快聯系上。在這動蕩的日子里,拉西米館長不愿意也沒辦法說太多。

(本文首發于2021年9月2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楊嘉敏

研究一個國家或地區,從其歷史和語言入手是最好的方法,但阿富汗是個例外。阿富汗既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也是多種文明的大熔爐,但阿富汗沒有發明本土文字,語言和文化上呈現“雜交”狀態,有著“模糊性”“混合性”的特點。這樣一來,周邊不同語種的外文文獻對其構筑歷史顯得尤為重要。而在這其中,就包括了中國朝圣僧的記錄觀察,玄奘大師曾在629—630年渡過阿姆河穿越阿富汗進入印度,從而記錄了這一歷史時期阿富汗的政治文化和風土人情。

巴米揚西部的唐伊塞夫達克佛教遺址 (邵學成/圖)

阿富汗西北部的模糊區域

玄奘走訪阿富汗北部今昆都士?。╧undz)時,記載這里役屬西突厥管轄,之后向西南經巴爾赫(Balkh),南下進入巴米揚地區,翻越興都庫什山脈后,再往東抵達迦畢試和喀布爾,繼續南下哈達地區才進入古代印度區域。隨著現代考古學等學科發展,關于巴米揚到喀布爾的古代道路和沿途遺址已經判明,基本方向是沿著興都庫什山脈向東行進。但玄奘如何從巴爾赫進入巴米揚,記錄的古代王國遺存和這段山地路程一直不為人所了解。同樣,巴米揚以西地區是否還有佛教文明遺存,也是學界懸而未決的問題。

阿富汗被興都庫什山脈橫分為南北兩個部分,興都庫什平均海拔5500米,高山峻嶺形成的天然屏障阻礙了南北地區的文化交流,只能靠一些海拔較低的山谷通道通行。巴米揚山谷就是位于這個地區最西側的山間小盆地,海拔約在2500米,成為物質、文化交流通道。公元前329年,亞歷山大東征時兩次穿越興都庫什,當時這座山脈的古希臘語名稱為Paropanisos,大概意思就是伊朗波斯世界和印度次大陸分界線。公元7世紀玄奘行經時則統稱為大雪山,其翻越的大雪山山峰稱作“婆羅犀那大嶺”,玄奘稱之為連飛鳥都無法逾越的雪山?!芭d都庫什山”這個名稱源自波斯語,意為“殺死印度人”,14世紀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圖泰對此的解釋是,從印度出發奔赴波斯的戰俘、奴隸在翻越這座高山時,很多人在此凍死或者勞累至死。同樣,玄奘法師晚年也是因旅途勞碌和極寒天氣造成的哮喘病——“冷病”去世,這也與早年徒步翻越天山和大雪山有關。

(梁淑怡/圖)

玄奘在描述“行六百里,出睹貨邏國境”到達巴米揚時,明確記載巴米揚山谷作為當時“梵衍那”國大都城所在地,根據其國境“東西兩千余里,南北三百余里,人依山谷,逐勢邑居”的描述,尤其是從其“東西兩千余里”的疆域考慮,周邊還應該分布有其他小城市,但既往研究只集中于巴米揚山谷。

玄奘在從巴爾赫進入巴米揚的途中,先后記錄“銳秣陁國”“胡寔健國”“呾剌健國”“揭職國”,基本一筆帶過,但對于“揭職國”,則記錄有“伽藍十余所。僧徒三百余人。并學小乘教說一切有部”。關于玄奘記錄的“揭職國”區域位置,由于阿富汗考古機構缺乏相關經驗和資金,一直沒有加以研究,留下很多疑問。

這就留給中國學者研究空間了。2017年成團考察前,我們就了解到,巴米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陳玲玲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