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冒進”、運動式“減碳”,應如何糾偏?
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后,提出在2020年和2025年前達峰的試點各有18個和42個。提目標其實并不難,但現在回看,有相當一部分目標是提了,沒有任何落實的行動。
對于碳達峰峰值的理解,不能太過于機械。從發達國家能源消費的情況來看,碳排放存在一個長時間的高位平臺期,在這一階段增長不顯著、表現出一定的波動,存在多峰凸起,而不是單一的峰值。管理部門應有科學的認知,碳排放在一定范圍內的波動與起伏,是正?,F象。關鍵要看長遠態勢,碳排放的潛能是否釋放。
四十年的碳減排應當考慮代際的公平性問題,下一代會更富有,中國2050年人均GDP可能是2020年的2.3倍。減排任務可以留一些給未來的“富人”,而非全壓給現在的“窮人”。
碳的定價與中和必然帶來一定的代價,隨著雙碳目標逐步由頂層設計轉向實際推進階段,生態補償、財政轉移、地區經濟提振、工人救助再就業等公正轉型措施必須及時到位,為雙碳目標的有序公正推進提供機制保障。
(本文首發于2021年9月2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汪韜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21年8月17日,國家發改委在新聞發布會上點名碳中和“跑偏”的表現:有的地方、行業、企業“搶頭彩”心切;有的地方對高耗能項目搞“一刀切”關停;有的金融機構驟然對煤電等項目抽貸斷貸。
2020年9月,中國提出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一年來,碳中和的概念不斷出圈,如同一把柴火,引燃了多個行業的減碳行動,甚至出現了過熱的跡象。
2021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糾正運動式“減碳”,先立后破,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8月17日,國家發改委在新聞發布會上點名“跑偏”的表現:有的地方、行業、企業“搶頭彩”心切,提出的目標超越發展階段;有的地方對高耗能項目搞“一刀切”關停;有的金融機構驟然對煤電等項目抽貸斷貸。
矛盾的是,在碳中和“帽子”滿天飛時,2021年上半年,全國9個?。▍^)能耗強度同比不降反升,10個省份能耗強度降低率未達到進度要求。
碳中和是四十年的長期目標,絕非短期的炒作和躍進。當下有哪些減碳的誤區?如何把握好減碳的節奏?南方周末記者采訪了多位專家釋疑。
明里喊減碳口號,背里搞高碳沖鋒
南方周末:近期中央多次強調糾正“運動式減碳”,警惕“碳中和冒進”等,你觀察到了哪些“跑偏”的表現?
柴麒敏:一個表現是空喊口號、沒有行動。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后,從2010年起,我國先后開展了三批共計87個低碳省市試點,共有82個試點省市研究提出達峰目標,其中提出在2020年和2025年前達峰的各有18個和42個。提目標其實并不難,但現在回看,有相當一部分目標是提了,沒有任何落實的行動,該批的高耗能項目還是批,該上的工業園區還是上。很多企業也覺得,“規劃規劃,墻上掛掛”,不一定要落地。
2030年前達峰,意味著還有10年左右的發展窗口期,讓產業相對平穩轉型。希望地方政府能用這個時間,作出對產業、地區發展有促進作用的決策。我們枕戈待旦在國際談判爭取來的空間,并不希望國內的部分行業和地方輕易就錯失了,要用得有價值。
潘家華:“運動式減碳”以政府居多,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盲目性,只顧其一而忘卻其他,例如南方一些地方,毀掉森林搞光伏發電、未經論證就設立抽水蓄能電站等。企業中也存在,一些企業,尤其是央企,沒有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