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張繼平談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及人才培養:
“黃金一代”都是在北大讀的本科,但沒有一個人的博士是在國內讀的,從這一點來看,我們和國外是有差距的,還需要沉下心來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
在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培養高素質勞動者的同時,我們可能也需要花費更多精力,認真做人才的選拔工作。
我問過一個世界著名的數學家,你那么小就展露出杰出的數學天賦,為什么拒絕去少年班這樣的班級學習,他就說自己不愿意被貼標簽,愿意和同齡人快樂地生活在一起。
責任編輯:吳筱羽
2021年7月13日,北京大學2021年本科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
張繼平有兩個最主要的身份,做研究的數學家和教數學的老師。
1982年本科畢業考上北京大學數學系后,張繼平師從中國群表示論奠基人段學復院士,投身有限群領域的研究,29歲時解決布勞爾39問題。32歲成為北大最年輕的教授、博導之一,40歲出任北大數學科學學院院長,49歲時開辟有限群與模表示論研究的新方向,50歲獲得陳省身數學獎,61歲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如今,張繼平還擔任北大中俄數學研究中心和南方科技大學杰曼諾夫數學中心主任。
他的教師生涯卻是從語文開始的。高中畢業后,張繼平在山東成武縣一所小學當語文老師。1977年恢復高考后考入山東大學數學系,自此,詩歌與韻腳變成了等式與數字。從小學語文老師,到大學數學老師,張繼平回溯過往時提到,“一個好的數學教師,首先必須是一個好的數學家,而一個好的數學家應該肯花精力在培養新一代數學家上?!?/p>
某種意義上,張繼平已經培養出了新一代數學家。2021年4月,因為一篇《在北大數院,成為一個普通人》,號稱“中國第一系”的北大數學系進入大眾視線。在北大數學系培養的諸多學生當中,“黃金一代”又是最耀眼的代表,他們集中在2000年前后入學,三十多歲在國際數學界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在“黃金一代”的求學過程中,時任數學科學學院院長的張繼平,領導制定了北京大學建設世界一流數學學科的規劃及其實施方案,計劃用10-15年的時間建成具有重要影響的一流的國際數學中心。
這個規劃和一系列改革舉措,也被視作北大數學發展及“黃金一代”成才的重要推力。
2021年7月下旬,在南方科技大學杰曼諾夫數學中心,張繼平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的專訪。
張繼平。
人類社會越發展,越需要數學
南方周末:在考入山東大學數學系之前,數學和你的生活有交集嗎?
張繼平:沒有,之前從沒想過要從事數學研究,讀中學時甚至沒看到過一本真正的數學專業書。僅有一次回家,我爺爺不知道從哪找到一本上??茖W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數學》,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與高等數學相關的東西。但我也一直喜歡學習數學,中學時數學課學得也不錯,做過數學課代表?;謴透呖寄且荒?,我本來想報北大數學系,但1977年別的學校數學、哲學專業都招生,北大數學不招生,還沒恢復過來。后來我被山東大學數學系錄取。
數學是一門演繹的學問,是科學的語言。數學研究從絕對的、終極的和最基本的條件出發,通過嚴格的邏輯推理,演繹歸納出結論,放之四海而皆準。所以說,人類社會越發展,科技越進步,就越需要數學。
南方周末:聽說1992年你在巴黎訪學時,離埃菲爾鐵塔非常近,卻沒去過,為什么?
張繼平:不止是埃菲爾鐵塔,巴黎圣母院、盧浮宮(也沒去),在巴黎時,我的生活全部被兩個數學問題占據了,一個是可解群的S3-猜想,另一個是Puig問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胡曉 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