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勵志書長什么樣子?
與其奢談虛無縹緲的成功之道,倒不如將古往今來、在各行各業取得極大成功的人士的共同習慣歸納起來,然后條分縷析,娓娓道來;將成功之道的“虛”,變成可以復制的習慣之“實”。
責任編輯:劉小磊
英國《衛報》的專欄作家柏克曼和他的新書《四千周:凡夫俗子的時間管理學》。
英國人認為教人解決問題和自我增值的所謂“自助書”(self-help books ,香港人稱之為“勵志書”)是他們的發明。這也許跟名字有關。162年前英國有本書一紙風行,書名正是《Self-help》。此書作者斯邁爾斯(Samuel Smiles)是蘇格蘭人,深信憑一己之力不但可以解困脫貧,更能彰顯人格和自尊。
這跟美國人引以為傲的開拓和進取精神(Frontier Spirit)不謀而合,亦與德國社會學家韋伯提出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遙相呼應;難怪“自助書”在美國得到“發揚光大”,成為出版社“生金蛋的鵝”,不但銷量驚人,相關商品(tie-in)也往往大受歡迎。至于自助書的作者,除賺取天文數字的酬金和版稅,更晉身為勵志演說家(motivational speakers),身價不菲。
美國近百年來最暢銷的書種不是小說、歷史或人物傳記;而是“自助書”。1936年面世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