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偶書|搶暴,體驗農村生活的滋味
有些作家寫農村生活,喜歡田園牧歌的調調。如果真的放下筆桿子,下田背幾天高粱栽幾天秧,就會知道農村生活的滋味是什么。
責任編輯:溫翠玲
母親在老家種了一點高粱和稻谷,都不多,主要是喂年豬。
以前讀書時,每年暑假都要下地幫忙,畢竟“一個雞公三兩力氣”?,F在母親一個人在老家,忙不過來。把高粱從旱田里運回家,是個體力活。她一個人,天不亮就到田里去,掰下來,再挑回來。不起早床不行,太陽出來在高粱地里熱得受不了。
現在農村基本上“空心化”,沒幾個人在老家。我老屋所在的那條邊也就只有五個人,沒有一個青壯年,請人幫忙都找不到一個得力的人。人少了,走動自然少了,雜草林木瘋長,門口的南瓜瓜蔓幾乎要爬滿了路。更不用說坡上的旱田里,一人多深的荒草,母親說一個人到田里有點心慌,怕肆意橫行的野豬。
高粱下回要脫粒。以前用手摔打,以往暑假必須做的事情?,F在買了脫粒機,更高效了。脫粒了,就要曬干,不然高粱發芽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秦莉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