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王浩

(本文首發于2021年9月9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1986年8月,本文作者范光棣(圖左)和王浩(圖右)合影。

王浩(1921—1995)是上世紀在西方最有名的華人哲學家,我小他十六歲,但我們有一段友誼我從來沒報告過。

初識王浩

他的老師蒯因(Quine)在自傳里有這么一段話:“王浩重返哈佛,和我們共事。他活得并不快樂,盡管一直都成功和幸運。我在1945年第一次和他通信時,他在中國生活得不愉快,想到美國來。在哈佛他是一位出色的研究生,但由于覺得生活沒有保障,所以不開心。他認為只要有學術著作和拿到博士學位,一切便會不同;兩者他都做到了,而且還成為哈佛學會(Society of Fellows)的初級會員。然而,他因為獨身而仍然不快樂,所以便跟漂亮而能干的年青地質學家闞紉瓊結婚?;楹笏植豢鞓妨?,兩人便分居。當初級研究員的第三年,他去蘇黎世與伯奈斯(Paul Bernays)一起做研究,并在那里寫信告訴我,他得到快樂的唯一希望,就是在哈佛獲得教席。我們聘任了他,而且不要求他教任何他不想教的東西,可是,他仍然不快樂。他安排了一年休假,去了巴勒斯公司(Burroughs)工作,想看看自己是否會喜歡計算機行業。最后他接受了牛津的高級講師教席,那是1964年的春天,當時我們正短暫地合作找出產生無限序數的利落方法。在那個時候,他已經公開對西方表示不滿和堅定支持紅色中國?!?/p>

1964年我剛拿到哲學博士學位要離開夏威夷大學前,學校辦了一個國際研討會,我注意到海報中有王浩的名字,演講的題目是“毛澤東的辯證法”,這在美國當時特別反共的情況下,是很大膽的動作,也只有他這樣在學術界地位那么高的人才敢做,我那時也是毛澤東支持者,當然去聽了,事后還跟他聊了一下。

在維特根斯坦研討會上

第二次見到王浩,是二十多年后了。在德國一機場轉機去奧地利參加研討會的路上,我看到他坐在機場一角落地上看書,我過去跟他打招呼,他說:“你是范光棣吧?好久不見了?!蔽艺f:“二十多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阿柴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