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發掘前傳
(本文首發于2021年9月9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悠翔
三星堆的發掘前后經歷了四輪,跨越近百年。圖為2021年3月20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遺址工作站站長雷雨講述三星堆考古發掘的歷史。
兩次發掘,間隔30年
在近百年的歷史上,三星堆曾歷經三次重要的考古發掘。
1927年,是三星堆遺址剛剛露出冰山一角的日子。當時,中國考古學剛剛起步,四川地區從來沒有進行過正規的考古發掘。成都華西協和大學的考古學家葛維漢(D.C.Graham)和地質學家戴謙和(D.S.Dye)篳路藍縷,成為三星堆第一代考古人。
那年2月初春,家住廣漢太平鄉月亮灣的農民燕道誠一家,為了新挖一個水車坑而意外發現了深埋于地底的三星堆寶藏。燕道誠是一個有文化的農民,之前還給人做過師爺,挖出的四百多件玉石器,有璧有璋,燕道誠知道它們不同凡響。
燕道誠將其中五件石器獻給了當地駐軍旅長陶宗凱。盡管陶宗凱不懂文物,卻也存有敬畏之心,他想到了當時在華西協和大學任教的學者戴謙和和葛維漢。
葛維漢是美國傳教士,1911年來華,1913年入川,對四川的歷史風土、民族狀況非常熟悉??戳颂兆趧P送來的文物,葛維漢初步判斷它們的年代為周代。這讓他頗為驚訝,因為如此久遠的斷代,四川歷史幾乎沒有文獻記載。
古董商們在此后一兩年間蜂擁至月亮灣,燕家的文物很快流入市場。這批流失的玉石器很大一部分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有葛維漢經手的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陳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