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壽命的極限是多少?

科學家利用長壽老人的數據預測至21世紀末人類壽命的極限,認為有99%的概率打破目前的最大壽命紀錄122歲,89%的概率達到126歲,44%的概率達到128歲,還有13%的概率達到本世紀的壽命極限130歲。

(本文首發于2021年9月9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朱力遠

2019年8月31日,朱鄭氏老人參加生日宴。當日,家住成都市雙流區勝利鎮云華社區的朱鄭氏老人迎來自己的119歲生日,親人們從各地回到老家為老人祝壽。朱鄭氏出生于1900年,是目前成都市老齡辦登記在冊的百歲老人中最長壽者,現已六世同堂。視覺中國

老齡化社會的加劇正在改變社會治理的方方面面,從醫療、養老資源的配置,到人口政策和勞動力市場的安排,再到個人如何在更長的預期壽命基礎上規劃人生,可以說,人類壽命的普遍增長已經引出了諸多連鎖追問。而一個令不少人頗感興趣的問題仍沒有確切答案:人類壽命的極限究竟是多少歲?

要知道,過去一百多年間,人類的整體壽命發生了顯著的增長。即便當今的很多發達國家,在20世紀初的預期壽命也不過四五十歲,全球整體預期壽命一直到20世紀中葉才達到這個水平,但很快在21世紀初達到近70歲。而根據全球疾病負擔人口統計協作組的最新研究,2019年,全球出生人口的預期壽命已經達到73.5歲。這反映了人類整體的壽命預期。

那么在壽命預期整體水漲船高的情況下,壽命極值會怎么變化呢?最近,有科學家嘗試用長壽老人的數據分析預測了至21世紀結束時人類壽命極限的可能性,認為屆時超過99%的概率,將有人打破目前122歲的最大壽命紀錄,與此同時,最大壽命達到至少126歲的概率也高達89%,還有44%的概率達到128歲。此外,有13%的概率達到130歲。這一研究發表在2021年6月的《人口研究》(Demographic Research)。

壽命紀錄有望突破

這里分析所用的長壽數據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口研究所建立的國際長壽數據庫(IDL),這個數據庫雖然涵蓋的國家仍十分有限,但優點在于數據的準確性和穩定性,通過建立較為嚴格的壽命確認機制,這一數據庫為研究極為長壽的老人提供了基礎。而且,這些最大壽命紀錄是指去世時的年齡,任何還活著的人,即便年齡達到標準,也不包括在內。目前,科學家普遍認可的人類壽命的極值紀錄為122歲164天,是一名叫珍妮·卡爾芒(Jeanne Calment)的法國老人1997年去世時留下的。

總的來說,活過100歲不是一件易事。在百歲老人的基礎上,年齡達到110歲的還有超級百歲老人(supercentenarian)的專有稱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