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中國人收入流變

對一個窮國來說,中國的潛在需求應該遠超過生產能力才是正常的,為什么竟然會出現所謂“內需不足”呢?超過人們收入的那部分財富跑到哪里去了呢?

責任編輯:馬克

中國人每創造100元的財富,個人能拿到的只有45.4元,23.1元流入國家財政,31.5元變成資本和存貨。

三十年來人均收入的增幅在逐漸遞減。

GDP的增長速度高過人均收入的增幅,導致內需不足。

GDP增速遠超收入增速

考察一個國家和社會之進步,也許我們只需要兩個指標就夠用了:其一為“效率”,其一為“分配”。

為了具體化這兩個抽象的概念,經濟學家引進了兩個統計口徑:“GDP”和“人均收入”。前者用于描述一個國家和地區年度經濟活動的總量;后者用于描述人們從他們的經濟活動中獲得了哪些收益。作為考察指標,前者可以粗略考察該國的經濟現狀,后者則會在一定程度上昭示該國長久發展的后勁。

1978年,中國的GDP為3645.2億元,2007年為246619億元,增長了67.6倍,剔除物價因素,大致增長了15倍。同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343.4元增長為13786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從133.6元增長為4140元,增幅分別為大致40倍和30倍,剔除物價因素,一個增長了大約9倍,一個增長了不到7倍。

從上面的數據我們可以得到兩個很有意思的結論:一、中國GDP的增長速度高過人們收入的增幅;二、城鎮居民的收入基數要比農村居民高,而且增速也快。

今天,最讓我們頭痛的一個問題就是所謂“內需不足”,這個話翻譯過來就是我們的生產能力超出了我們的消費能力。對于一個窮國來說,中國的潛在需求應該遠超過生產能力才是正常的,為什么竟然會出現所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