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八賢】胡耀邦:讓中國回歸“常識”

終其一生,胡耀邦都在努力讓自己尊重常識以及常識下的規律,實際上,這也是中國改革的一部分。

責任編輯:曹筠武

■他跑了 1600多個縣,如果當地生活落后,胡總是不開心。而看到當地農民生活不錯,胡高興地抱起身邊的孩子,喊秘書說,“有什么吃的,給孩子拿點來!”

■在女兒滿妹的回憶中,胡曾經打算“成為黨內首先自覺退下來的一個”。

■有人給胡帶話說,“理論問題要慎重”,胡當場反駁說,“理論問題要勇敢。”

1981年6月的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上,胡耀邦當選為中央委員會主席,葉劍英、鄧小平、陳云等為副主席。他在會后跟中央委員們談話時說,“我有責任向全會說明,有兩條沒有變:一是老革命家的作用沒有變;二是我的水平也沒有變。今天的胡耀邦,還是昨天的那個胡耀邦。”

1980年,初任中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的胡耀邦面臨著即將到來的權力頂峰,他被鄧小平和葉劍英提議,擔任中共中央委員會主席,以接替時任主席華國鋒。

經過十幾次的拒絕后,胡最終接受了這一職務,但有一個條件:“這個主席,只能當到十二大召開,作為一種過渡。如果要繼續干下去,要改主席制為總書記制,以確保黨的集體領導和團結統一。”

從“文革”中走過來的胡,希望中國今后能避免類似的災難。“集體領導”,是他所支持的,另外還有“廢除領導職務終身制”。在女兒滿妹的回憶中,胡曾經打算“成為黨內首先自覺退下來的一個”。

回顧胡耀邦在改革開放前后的作為,更多的時候,是使這個黨以及這個國家能夠“正常”起來。他主持“平反冤假錯案”和“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希望能 改變中國不正常的“運動整人”的政治邏輯并破除“思想迷信”和“個人崇拜”,這為改革開放掃清了道路。而他此后對改革的種種觀點,更多的是尊重常識,從人 出發,回歸正常。

解放思想,解放人:到中組部上任,有人放了鞭炮

1977年3月,胡耀邦出任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這并不是一個特別引人注意的職務,不過要胡復出的葉劍英說,“在那里是可以搞出點名堂來的。”

此時的中國正籠罩在一片混沌之中,“四人幫”被打倒了,不過政策并未為之一變。華國鋒提出“兩個凡是”,以維護毛澤東的權威。這年初夏,胡對朋友說,諸如“一句頂一萬句”這樣的話,禁錮了民族的創造力。

混沌中才有縫隙,這個縫隙被胡抓住了。

此后的過程在日后被反復追憶:1978年5月10日,中共中央黨校的《理論動態》率先發表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第二天,《光明日報》發表此文。

胡是有準備的,《光明日報》的總編輯是此時已為中組部部長的胡調任過去的楊西光。胡為了避開因審稿帶來的阻礙,還讓《光明日報》以“特約評論員”的名義發表此文。

反應比胡耀邦預料的更要激烈,有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