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村迤沙拉:村民自稱祖先來自南京
明朝的“移民實滇”,是云南歷史上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的一次內地漢民向邊疆地區的遷徙,并鼓勵漢族士兵與當地少數民族通婚。從此,戍邊將士心懷無奈和落寞,留在了橫斷山腹地。這是個人的悲劇,卻也是民族文化融合的機遇。
責任編輯:楊嘉敏
佇立在攀枝花市迤沙拉村懸崖處的觀景臺,憑借極為開闊的視野,既可飽覽與攀西大裂谷奇觀,又可領略金沙江在崇山峻嶺中騰挪蜿蜒的風采。
攀西大裂谷深處的迤沙拉村,是彝族支系俚濮人的一個聚居地。在這里,彝族男人不穿查爾瓦,彝族婦女不披羊皮褂;彝族人家堂屋里只擺神龕,不設鍋莊。他們父系的祖先,在中國一場特殊的移民運動中,來自遙遠的揚子江畔。
在迤沙拉村觀景臺俯瞰金沙江。
“洪武開滇”翻新篇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 九月初一,應天府(今南京市)奉天門前,旌旗漫卷,刀槍如林。從柳樹灣(今南京市的藍旗街和御道街一帶)集結而來的征南大軍,整裝待發地接受明太祖朱元璋的檢閱。
這是一次完成統一大業的重大軍事行動。城樓上,朱元璋氣吞山河,揮手遙指彩云之南。城樓下,鼓角齊鳴,將士誓死出征的吶喊聲震天。檢閱完畢,受閱將士們萬萬沒有料到,朱元璋竟然步下城樓走出城門,親自為他們賜酒餞行。
自此,浩浩蕩蕩的30萬大軍,在征南將軍傅友德、左副將軍藍玉、右副將軍沐英的統率下,踏上平定云南之路。史稱“洪武開滇” 的歷史大幕,由此徐徐拉開。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 初,云南平定?!睹魍ň怼份d:“洪武十六年三月甲辰,詔潁川侯傅友德,永昌侯藍玉班師,留西平侯沐英率數萬眾鎮滇中”。
沐英留鎮云南,除其在關鍵戰役曲靖白石江之戰立下首功,更因其和明朝皇室有著特殊的關系。他作為朱元璋的義子,八歲就被收養,自小就與太子朱標關系甚好,也深得馬皇后賞識,后跟隨太祖南征北戰,戰功顯赫。
由此,沐英登上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移民運動的中心舞臺。他不遺余力地執行朱元璋“寓兵于農,屯民實邊”的政策,在云南實行“軍屯”“民屯”和“商屯”。他將麾下約16萬軍戶全部留下,實行就地屯墾戍邊,又兩次親自返回江南,征募漢民入滇。
明朝的“移民實滇”,是云南歷史上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的一次內地漢民向邊疆地區的遷徙,以致漢族人數在云南總人口中占多數,漢族開始成為云南的主體民族。明朝也成為中國歷代對云南開發和經營最為成功的一個王朝。
此后,明朝政府鼓勵漢族士兵與當地少數民族通婚,并規定:娶了彝族婦女的士兵,只改族屬不改姓氏。迤沙拉作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