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二十年,恐襲威脅并未消失
“以前的恐怖活動大多是邊緣地帶的一些國家、地區、組織使用的極端手段,反抗現行的國際格局和國際政治。而現在,恐怖活動甚至成為一種表達各方利益,甚至發泄不滿的方式。目標、動機都更加多元,也更加混亂?!?/blockquote>責任編輯:姚憶江
9月11日,美國華盛頓紀念碑周圍的美國國旗降半旗,紀念“9·11”恐怖襲擊事件二十周年。
當地時間2021年9月11日早8時46分——雙子塔受到飛機撞擊的時刻,在“歸零地”的默哀,拉開了“9·11”紀念儀式的序幕。美國總統拜登先后訪問了“9·11”事件的三個紀念地點,但沒有發表任何正式的評論。
前一天晚上,拜登在美國白宮公布的視頻講話中,向遭受襲擊的遇難者表示悼念。他還致敬團結反恐的“9·11一代”,稱是他們“讓那些恐怖分子承擔責任,向所有試圖傷害美國的人表明:我們將追捕你,并讓你付出代價”。
2021年8月30日,美軍宣布完全從阿富汗撤離。這場美國歷史上最漫長的戰爭終于結束。
蘭州大學阿富汗研究中心主任朱永彪教授認為,過去20年,美國本土發生恐襲的次數較小,但全世界的不安全感卻在增加。某種程度上說,美國通過反恐戰爭,把主要針對美國的恐怖威脅,一定程度上轉移或者轉嫁到了全世界。
用暴力“傳信”并不管用
2021年8月,聽聞美軍即將撤離阿富汗,勞拉·杰迪(Laura Jedeed)在個人網站上寫道:“現在、終于、我們要離開了”,“我不得不說,松了一口氣”。
作為曾派駐阿富汗、伊拉克的美軍士兵,杰迪的初衷是希望“為當地帶去民主和自由”。然而,當她實際參與其中,卻發現事實并非如此。在《阿富汗毫無意義》一文中,她描述了面對美軍的“好心”,民眾并不領情。
以種鴉片的阿富汗農民為例,文中提到,如果美軍放任鴉片種植,可能導致用鴉片暴利購買武器。如果美軍“地毯式轟炸鴉片田”,農民會出于“顯而易見的原因”加入塔利班。第三種選擇是送肥料給農民,鼓勵他們改種別的作物。但這樣的結果是,農民將肥料賣給塔利班,后者用其制作簡易爆炸裝置。
同樣的,電池也不能隨意丟棄。因為足夠多的廢舊電池組合起來,可以產生引發爆炸的電流?!拔业氖矣言洶褍擅勘氖w,從一輛被炸毀的軍用車輛上分離開來,我仍記得她回來后的表情。炸毀那輛車的炸彈,我總在想,大概是用購自鴉片農的肥料制成,用一百個廢舊電池引爆的?!彼龑懙?。
蒂姆·庫多(Tim Kudo)于2010年和2011年在阿富汗服役,曾是海軍陸戰隊的上尉。在一檔NPR的播客節目中,他說起自己和戰友在阿富汗誤殺兩名平民的往事——因為看起來像有槍口在反光,他們擊斃了兩個準備回家的年輕人。
他說道:“你殺了某些人的表弟、叔叔或侄子,還怎么要求他們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