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如何“細讀”古畫:“關鍵是你從一件作品中得到了什么”
(本文首發于2021年9月16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邢人儼
瑞鶴圖 絹本 趙佶 現藏于遼寧省博物館
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正月十六,都城汴京發生了一樁奇事。每年的元宵燈會,大小官員們放假五天,按照慣例,宋朝皇帝會在假期的某一天登臨宣德門觀燈,與民同樂,共襄盛事。宋徽宗往往會在每年的正月十六現身端門城樓,華燈寶炬,樂聲鼎沸?!稏|京夢華錄》里說,狂歡會持續到三鼓時分(晚上11點到凌晨1點),皇帝車駕緩緩回宮后,“山樓上下燈燭數十萬盞”,才漸次熄滅。
具體到1112年的正月十六,宋徽宗有沒有登臨端門呢?文獻沒有具體的記載,但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黃小峰仔細審視了描繪那晚奇事的一幅畫作《瑞鶴圖》之后,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那晚的奇事,被認為是“祥瑞”,記錄在了《瑞鶴圖》畫幅左側的詩和詩序里:一開始是祥云降臨,“低映端門”,接著,一群不知從何而來的仙鶴飛鳴于空中,其中兩只棲于端門城樓的兩個鴟吻之上,儀態嫻雅,其它的仙鶴則縱翅翱翔于空中,“經時不散”。畫幅的右側,就是這樣的一幅群鶴翩翩的圖景。群鶴的背景,是一大片被涂抹成藍色的天空。
黃小峰第一次見到《瑞鶴圖》,是在2002年上海博物館的“晉唐宋元書畫國寶展”上;再一次見到,是2018年在遼寧省博物館。多年來,他無法忘記這幅畫里天空的那種藍色?!拔液秃芏嗳艘粯?,是被那一片宋代最藍的天空吸引的?!秉S小峰說。
“很多人都會覺得《瑞鶴圖》的天空是個問題,”黃小峰認為《瑞鶴圖》里的天空藍不是一般的藍,“中國古代的其它繪畫里,并沒有這樣的大面積涂成藍色的天空。我們今天畫天空,可以涂一個大面積的藍色,但這種方式在宋代并不常見?!?/p>
從令人困惑的“藍色”入手,黃小峰開始慢慢“細讀”這幅已經被無數藝術史家解讀過的經典宋畫?!凹氉x”是黃小峰提倡的觀看古畫的方法,即便對普通觀者來說,也應該“用自己的眼睛去細讀一幅畫”。
“細讀”之下,《瑞鶴圖》有了新解。2018年黃小峰在遼博仔仔細細地看這張畫,觀察到畫中城樓后的云是五彩的祥云,云氣上有紅、橙、黃的顏色,“就覺得畫中冷色的天空和暖色的祥云一定是有意的呼應和對比,所以就冒出了這個問題:藍色的天空僅僅是襯托白鶴和彩云的底色嗎?”他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
帶著這樣的疑問,黃小峰翻檢材料,找到了《東京夢華錄》的記載,發現宋徽宗出現在城樓上的時間,大概就是深夜?!斑@就突然使得我重新認識了《瑞鶴圖》發生的時間”,畫中詩序中提到上元節的“次夕”,過去黃小峰和其他藝術史學者一樣,認準了是正月十六的傍晚,但他現在意識到“夕”不該作傍晚來解釋,而應該指夜晚?!斑@樣一來,也能很好地解釋為什么畫中藍色天空這么藍、這么深沉。這在宋代繪畫中相當罕見?!?/p>
《瑞鶴圖》沒有把皇帝畫出來,但是祥瑞的降臨代表了皇帝的在場。這張經典的畫作凝固了一個永恒的時刻?!度瘊Q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阿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