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租房到保障性租賃住房, 租戶如何“住有所居”?
公租房,主要為了解決城鎮戶籍的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保障性租賃住房的重點則是解決大中城市里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問題。
“十四五”期間的保障性租賃住房,武漢擬籌建25萬套,成都25萬套,廣州60萬套,和廣州新增商品住房規劃量幾乎一比一。
公租房的資金來源主要是中央和地方財政,土地也由政府劃撥供應;保障性租賃住房主要是政府給政策,引導市場來做。
(本文首發于2021年9月16日《南方周末》)
發自:廣州
責任編輯:張玥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4年北京在建的一處公租房項目,“十三五”期間,北京共分配公租房16萬套。
“現在在大城市有70%的新市民和青年人是靠租房來解決住的問題,然而租金付得起的房子區位比較遠、區位比較好的租金又比較貴,這成為新市民、青年人買不起房和租不好房的一個現實困難?!?/p>
2021年8月31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倪虹坦言。
住建部給出的解決方案是:發展針對大中型城市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保障性租賃住房。住建部部長王蒙徽在發布會上表示,這將是十四五期間住房保障體系建設的重點。
通過網絡直播,遠在廣州的張怡彤密切關注著這場發布會?!拔抑饕欠浅jP心我這種窮人什么時候能住有所居?!贝髮W畢業兩年,來自海南的張怡彤一直在廣州工作,和這個城市成千上萬的年輕人一樣租房過日子。
在這場發布會上,“住有所居”的重點保障對象第一次明確集中到了張怡彤這樣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身上。更明確的信號是,6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指明“保障性租賃住房主要解決符合條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
“印象中,專門就某一個房屋類型,發一個國辦(即“國務院辦公廳”)文件,這還是第一次?!睆V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撰文感嘆,當年大力建設的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公租房等都沒有過這樣的待遇。他將保障性租賃住房稱為闖入樓市的“新物種”。
在這之前,政府提供給年輕人在大城市低成本租住的主要選擇是公租房,即公共租賃住房。2010年6月,住建部等六部委聯合下發《關于加快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的指導意見》,此后公租房成為住房保障體系建設的重點。
十年來,公租房是否滿足了人們的住房需求?從公租房到保障性租賃住房,樓市“新物種”會帶來哪些不同?
兜底保障
2018年,畢業兩年的張子琪搬進了位于重慶沙坪壩區的公租房。她在重慶讀完大學后留在當地工作,每月的房租是剛畢業時一筆不小的開支。為了節省房租,張子琪開始申請公租房,等待三個月后拿到了鑰匙。
她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身邊不少朋友租住公租房,基本都是在重慶讀大學、畢業后留渝工作的外來年輕人。
重慶市公共租賃房管理局官網2019年10月刊登的“公共租賃住房政策解讀”顯示:凡年滿18周歲,在主城區有穩定工作和收入來源,具有租金支付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