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行計劃”啟動:支持研究者探究公益傳播問題與對策
“你的無窮智慧,將是中國公益傳播的光。”
這句話寫在“起行計劃”項目發布公告的導語部分,也奠定了這一項目的目的、原則和邏輯。
2021年9月16日,宣稱“全國首家共建共享社區化公益傳播智庫平臺”的CM公益傳播,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宣布啟動“起行計劃”項目(以下簡稱“項目公告”)。
據悉,該計劃以“為公益傳播實踐提供科學的決策參考和行動建議”為宗旨,專注于為公益傳播研究提供資金資助與資源支持,相關課題研究者、公益傳播行動者均可提出課題申報。
不止于兩萬元資助
“如何通過公益傳播響應國家政策與社會需求,以推動社會發展問題的解決、提供更優質的公益慈善服務?發起公益慈善項目的主體如何在相關方溝通與關系運維、籌款營銷、機構與項目推廣、品牌建設、跨界合作等方面提升實踐能力......”
從問題出發是公告中強調的重要邏輯。“這需要研究者從實踐需求與問題出發,介紹并對比研究國內外公益傳播實戰案例、理論模型”,“起行計劃”組委會認為,回答這些問題需要通過深入研究、反思、分析。
由此,“起行計劃”對于項目的要求應運而生。
據項目公告要求,相關課題需具有前沿性、針對性、可操作性,關注當前國內公益傳播實踐中的痛點和難點,提出有助于實際行動的切實建議。
課題需經由申請、資料初篩、立項評審、簽訂協議、中期評審、結題評審等環節,產出公益傳播案例集、研究報告、論文、公益傳播行動建議方案、公益傳播行動指南(手冊)等具體成果。
面向的資助群體為“以國內重要社會議題的傳播課題為研究對象”的研究者、具備研究能力的公益傳播行動者。
具體要求為國內外高校及研究機構的在讀碩士、博士生、青年教師以及其他從事公益傳播相關研究與實踐的個人、團隊與機構。
據項目公告顯示,“起行計劃”將為每個課題資助2萬元,定向課題的研究經費可適當增加,但原則上不超過3萬元。
除資金外,“起行計劃”還會提供資金之外的研究所需資源與幫助。
根據方向自選課題
作為以課題為實際承載形式的公益項目,“起行計劃”確定了兩大方向:
一、編譯引進國外公益傳播的最新理論與案例;
二、調研當前國內公益傳播運作的問題與對策。
根據《“起行計劃”公益研究課題參考列表》顯示,該項目2021年擬資助課題分為方向課題、定向課題、自選課題三類。
其中方向課題只規定研究范圍和方向,申請人要據此自行設計具體題目,并可選擇不同的研究角度、方法和側重點,也可對選題的文字表述做出適當修改。定向課題由聯合資助方根據實際需求擬定,申請人需按課題要求進行研究設計并提供相應成果。
截至發稿前,定向課題資助單位暫有兩個,分別是廣東省與人公益基金會和蔻德罕見病關愛中心。
前者擬資助兩個課題:青年類公益組織/項目的傳播問題與對策;公益類的大賽如何有效動員大學生群體參與?要求成果為“一份研究報告”。
后者擬資助課題方向為中國罕見病社會議題傳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擬資助課題亦為兩個,切對課題產出成果形式不限。
方向課題則涉獵范圍頗廣,既有類似“中國公益傳播的國際話語體系構建”“公益的跨文化傳播策略與路徑研究”等宏觀內容,也有公共衛生、醫療健康、疾病救助、教育助學、殘障、婦女兒童、老人、環保、動保、社區發展等公益慈善細分領域的傳播問題與對策研究。
其中,企業個案的公益營銷策略研究和部分新興技術的實際應用研究也備受關注。
專家力量與“最強大腦”
針對這些專業且龐雜的議題,為了保證研究效果,“起行計劃”邀請了陣容豐富的專家評審團隊,涵蓋業界、學界。
業界如南都公益基金會名譽理事長徐永光、恩派公益創始人呂朝等;學界如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師曾志、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林升棟等。
此外,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作為戰略合作伙伴也參與其中。
多位受邀專家評審在社交平臺上轉發該條項目公告,配文多為鼓勵有志者結合個人專長、研究基礎與具體實踐參與進來,申報或自擬課題。
CM公益傳播表示,“作為最強大腦們的召集者,“起行計劃”組委會將盡己之所能,促成這樁美事。”
據其公布的項目日程,本年度申請時間為2021年9月15日至11月1日,申請者需于截至日期前下載課題申報指南(含參考課題列表)并認真閱讀;而后下載課題申請書模板,按要求填寫并提交。
11月上旬組委會根據申請書的資料完整性、是否按要求填寫、課題實施計劃是否按要求充分呈現等進行篩選,入圍名單將通過“CM公益傳播”公眾號進行公示。
資助款項將分三筆撥付,分別為2021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組委會與最終入選的申請人、團隊簽訂協議并撥付首款;2022年5月提交中期報告與階段性成果,通過評審者撥付中期款項;2022年11月提交最終成果,通過評審者撥付尾款。
附報名和咨詢信息
組委會咨詢郵箱:qixing@cmchuanbo.org
課題參考列表:
申請資料下載:(申請資料儲存于百度網盤提取碼: rg93)
網絡編輯:趙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