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出差”90天,航天三人組“落地”倒計時

這是東風著陸場由備份變主場后,首次迎接第一批長期在軌駐留的航天員。

東風著陸場搜索區域達幾萬平方公里,有戈壁、沙漠、山地、鹽堿地、梭梭林地、濕地、水域等七種典型地形地貌。遇上風、雨、雪、沙塵暴會更加困難,如果搜索時間延誤到晚上,就會難上加難。為此,著陸場預設了六大類三十余項極端情況,并構建搜救戰法與應急預案,確保任務準備無死角,任何情況都能應對。

聶海勝成為中國首位在軌100天的航天員。他此前在受訪時表示,“24年間,3次飛天,平均相隔約8年。我的每一小步,都幸運地走在中國航天的一大步里。這份榮耀,一生自豪!”

發自:酒泉

責任編輯:姚憶江

各方隊伍在進行模擬回收返回艙的演練。 (劉巖/圖)

“看樣子,天上的神仙要回來了?!?/p>

2021年9月15日晚,東風航天城外的停車場上,較往日更加忙碌。司機老孟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最近接到了不少大城市來的客人。

老孟說的“神仙”,指的是神舟十二號乘組的三名航天員。今年6月17日,神舟十二號飛船發射升空,由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組成的三人乘組,至今已在軌工作已滿3個月。如今他們正在進行太空“出差”的最后一項任務——返回。

9月16日早上,在地面科技人員的配合下,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完成了核心艙內有關實驗裝置和重要物品的撤收。離開空間站組合體前,三名航天員向地面科技人員和關心支持航天事業的人們致謝。

視頻中,三人一字列隊,由指令長聶海勝報告稱,“神舟十二號已經完成在軌駐留三個月的任務,即將返回載人飛船?!?/p>

歸來倒計時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1年9月16日8時56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實施分離。截至目前,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已在空間站工作生活了90天,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次飛行任務太空駐留時間的紀錄。

據了解,神舟十二號飛船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分離之后,并不是直接返回地球,而是先要承擔一項特殊的任務:從空間站組合體的前向繞飛到核心艙下方,與核心艙進行首次“徑向交會”試驗。此次試驗將驗證“徑向交會”的關鍵技術,并為接下來要發射的神舟十三號飛船交會對接打下基礎。

9月16日13時38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完成繞飛及徑向交會試驗。接下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將按計劃再入返回,三名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即將凱旋。

天上“神舟”回,地面搜救忙。依照原計劃,神舟十二號飛船返回艙將降落在大漠深處的東風著陸場,由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搜救隊伍執行任務。

東風著陸場位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部,地處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帶。這里地域遼闊,人煙稀少。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東風著陸場一直作為載人飛船氣象備份著陸場。這次搜索,也是東風著陸場由備份變主場后,首次迎接第一批長期在軌駐留的航天員。

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到,為了圓滿完成返回艙搜索、迎接航天員凱旋,著陸場系統作了全面細致的準備。

載人航天工程著陸場系統副總設計師卞韓城介紹稱,東風著陸場搜索區域達幾萬平方公里,有戈壁、沙漠、山地、鹽堿地、梭梭林地、濕地、水域等七種典型地形地貌。如果遇上風、雨、雪、沙塵暴會更加困難。如果搜索時間延誤到晚上,就會難上加難。

為此,著陸場系統綜合考慮了地形地貌、各類天氣、晝夜不同時段等因素,預設了六大類三十余項極端情況,并構建搜救戰法與應急預案,確保任務準備無死角,任何情況都能應對。

2021年8月下旬,航天員聶海勝曾在媒體采訪中介紹了最后階段的準備工作。他提到,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汪亞純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