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讀新版《晨曦集》:翁帆筆下的楊振寧

翁帆的文章雖短,卻都言之有物,把她想說的話都說了,而且是抓住重點來說。因為作者惜墨如金,一般讀者,也許看不出名堂,這里我嘗試著做一點解讀。

責任編輯:劉小磊

2021年9月22日,是楊振寧先生99歲生日。按民間“過九不過十”的舊俗,這就是百歲壽辰,商務印書館特地為此出版了《晨曦集》增訂版,作為楊先生的生日賀禮?!冻筷丶烦醢嬗?018年,此次增訂,增加了13篇文章,10萬字左右的篇幅,照片增加了近40幅。

楊振寧與翁帆在香港西貢海邊(2005年)

仍然是楊振寧、翁帆編著,但增加的文章,主要是楊振寧本人和友人回憶楊振寧的作品。在編輯過程中,我曾幾次建議翁帆多寫幾篇,因為在我看來,她與楊先生已相依相伴17個春秋,時時可以近距離觀察楊先生,這是任何人都做不到的。我希望她能盡可能地留下珍貴的記錄。但是,因為翁帆處事非常低調,她喜歡退到幕后,多年中不僅從不單獨接受媒體采訪,而且也極少寫文章談論楊先生。這一次,為了編書,她表示會寫一寫,但是最后仍然只提供了一篇極短文和一篇后記。加上原版收入的一篇千字文和后記,署名翁帆的作品,在增訂版中只有4篇,一共大約5千字。

但是,這5千字在我看來卻很有些分量。文章雖短,卻都言之有物,把她想說的話都說了,而且是抓住重點來說。因為作者惜墨如金,一般讀者,也許看不出名堂,這里我嘗試著做一點解讀。

1.楊振寧先生的“精”與“傻”

書中收入的《楊振寧先生的“精”與“傻”》,最初刊登于2017年4月19日的《中華讀書報》。翁帆寫此文,純粹是有感而發。當時,為了楊振寧先生放棄美國國籍,重新加入中國國籍,網上有很多議論,說怪話的人不少。鳳凰衛視甚至專門為此做了三人談,主要觀點是肯定的,但其中也有一種意見,認為楊振寧很“精”,意思是說他在美國可以給他好處的時候,選擇美國籍,而在中國可以給他好處的時候,就選擇中國籍,這是一種利己主義的精明。

翁帆認為,這種認識與她所了解的楊振寧不同,于是在文章中舉了四個小例子。

1971年楊振寧演講記錄的封面。

前兩個例子,一是說楊振寧于1971年夏天到中國大陸探親訪問?;孛绹笤谠S多地方,包括多所大學和好幾個中國城,做有關新中國的演講,介紹“中國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引起轟動。他的舉動也讓美國中央情報局多次找他“談話”,給他施壓。二是說楊振寧對政治風險全不在意,此后致力于溝通中美兩國關系,于1970年代后期出任全美華人協會會長,向美國社會介紹新中國,強調中美建交的必要性,遭到國民黨駐美國機構的辱罵。

這里集中展示的是楊振寧的家國情懷。熟悉情況的人都知道,楊先生雖然因為現實壓力和特殊處境,不得已而加入了美國籍,但是他的中國心始終未變。進一步說,我以為,這顆中國心還因他首次歸國旅行而被點亮、大放光彩。增訂版《晨曦集》披露了楊振寧1971年的演講全文,標題為《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楊振寧先生講中華人民共和國之行印象》,這篇演講,字里行間洋溢著楊振寧對新中國的深厚感情。雖然,在“文革”后期那個特殊歷史條件下,楊振寧和我們當時的大多數人一樣,對左傾思潮的認識帶有一定局限性,但是,他的確是發自內心地看好新中國,力挺新中國??梢哉f,這次演講,也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楊振寧的人生。在此之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梁淑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