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身世”復雜,太陰神不是嫦娥,但豐收的喜悅和家人團聚的溫馨長留心間

宋代以后太陰神的神像也多有出土,幾乎都是女性,都是常羲的化身。但是,真在拜月儀式上掛一幅嫦娥的畫像,也沒什么問題,在古代筆記小說中也屢見。神祗的包容、寬和,是中國傳統宗教信仰的特色,這是很美好的傳統。

責任編輯:陳斌

(小塵4x/圖)

如果按照受重視程度給中國傳統節日排序,那么中秋節應該是僅次于春節的重要要節日吧。團圓、賞月、月餅、嫦娥和月兔,中國人都是耳熟能詳的。不過,農歷八月十五日直到唐代才被定為中秋節,此前并沒有明確的文獻記載。中秋節的“身世”值得探究一番。


關于中秋節起源,流傳最廣的說法是起源于古代的“祭月節”,這也是大眾最容易接受的說法。畢竟中秋節的主題就是月亮,與古代祭月的聯系是很明顯的。然而,“祭月”其實是在二十四節氣的秋分,而不是農歷八月十五日。秋分祭月源于周代,是“四至祭祀”系統之一,即歷代皇朝祀典的“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北京的月壇公園就是明清兩代秋分祭月的場所,原名“夕月壇”,取自《禮記》記載的“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秋分祭月如何在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秦莉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