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支教也要分“好壞”,小心公益成“人設道具”或斂財工具
支教應該以利于山區學生的成長為唯一出發點。教育部門應該對支教重新進行頂層設計,杜絕功利性的短期、超短期支教活動,并對參與支教者的資格提出要求,鼓勵具有教師資質的人員對山區學校進行長期支教,真正提高山區的教育質量,而不是讓山村學校成為某些人裝點履歷的秀場,甚至讓孩子們成為某些人斂財的道具。
責任編輯:陳斌
一支教老師在晚自習上為學生解答問題(圖文無關)。
日前,一名號稱“支教十年”的女孩在網上引起了極大的爭議。
這名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妝容精致的支教視頻的女孩名叫龍晶睛。在官方自媒體賬號的介紹中,龍晶睛從小學起就參加為山區留守兒童捐書捐物的活動,2010年16歲出國留學后,2011年暑假起,每年暑假都會回國到山區支教。為了更好地幫助大山里的孩子們,她選擇在研究生階段攻讀社會工作學碩士,并在畢業后放棄高薪工作,成立助學服務中心,全職投入公益。文章稱其已經組織了1500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奎因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