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月餅來了 是新品類還是“智商稅”?

“碳中和”是今年經濟領域中的熱詞,目前也“破圈”滲透到了月餅市場。幾款打著“碳中和月餅”旗號的產品在今年的月餅市場中冒頭,引起不少消費者的關注與好奇?!疤贾泻驮嘛灐钡降资鞘裁丛嘛??是新品類還是“智商稅”?

記者看到,一家北京企業推出了所謂“國內首款碳中和月餅”,一家上海企業推出了所謂“碳中和定制月餅禮盒”……與其他月餅相比,記者手上的這幾款“碳中和月餅”在口味上比較常規,在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上也沒有特別之處。

于是,記者撥通一家企業的銷售電話,咨詢“碳中和月餅”有何特殊。企業銷售人員對“碳中和”避而不談,而是更加強調自家月餅的“有機”特色。

在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碳中和”與“有機”并不是同一維度的概念,就目前市面上的情況而言,所謂“碳中和”更像是給產品“戴了一個華麗的帽子”?!霸嘛炆a企業打出‘碳中和’口號,其實是有意迎合國家政策。這當中到底是營銷噱頭還是真的有干貨,有待市場檢驗?!?/p>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如果月餅消費存在一定“碳中和”“低碳”概念的話,應該在以下方面有所考慮:例如,可選用非肉類原料,因為相較而言,肉類生產往往會產生更多二氧化碳;月餅包裝應使用綠色環保、可回收可二次利用的材料并防止過度包裝;企業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實現二氧化碳的“正負相抵”,從而達到“零排放”。

遺憾的是,記者手上的幾款所謂“碳中和月餅”基本沒有標注此類信息,只看到一家企業有所標注。該款產品的包裝中還寫道,一塊月餅的碳排放總量約為130克,其中,原料環節、包裝環節與月餅生產環節是碳排放量前三的環節,分別為70g、29g與25g。

中華環保聯合會綠色循環普惠專委會秘書長蔣南青認為,月餅生產企業開始披露產品的碳排放數據是個好事,將使得低碳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但披露碳排放數據并不意味著“碳中和”,不建議大家在營銷中隨便使用“碳中和”這一概念,“碳中和”也需要權威第三方機構的一些認證。所以,目前所謂“碳中和月餅”更多是一種商業營銷。

專業人士提醒,“碳中和”不是一個萬能的筐,不能什么都往里面裝,相關生產和銷售企業要適可而止,不能讓嚴肅的經濟概念淪為炒作營銷的“墊腳石”。(記者 劉柏煊)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網絡編輯:柔翡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