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信股價保衛戰:“綠鞋”到期,一份額外的40億增持計劃出爐,通信巨頭的成長性憂思何在?

40億元增持計劃護盤下,中國電信(601728.SH)A股的股價走勢終于打開局面。

9月22日,中國電信高開高走,早盤漲幅一度接近4%,截至收盤,報4.63元,漲幅2.21%。

前一日晚,中國電信表示,控股股東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計劃自9月22日起十二個月內擇機增持本公司股份,擬增持金額不少于人民幣40億元。

此時距離公司登陸A股僅僅一個月,為什么大股東就開始大手筆增持?主要還是源于中國電信上市以來欠佳的市場表現。

8月20日上市當日,中國電信早盤表現萎靡,股價一度逼近發行價,隨后直線拉升,最終漲幅為34.88%。但隨后兩個交易日(8月23日、24日)一字跌停。此后交易至今,中國電信股價一直處于下跌趨勢,并一直在破發邊緣反復試探,其每天股價分時圖走勢呈現出“條形碼”走勢。

之所以還能穩在發行價附近,是有“綠鞋機制”的保駕護航。在股價下跌期間,中國電信曾多次在互動平臺上回應投資者,公司為此次A股發行設置了“綠鞋”機制,并且制定了A股上市后三年內穩定A股股價預案。

值得注意的是,“綠鞋機制”并不是無限期的,一般只在公司上市30個自然日內有效,即9月20日到期,這才有了大股東增持計劃。

但是,增持計劃只能在短期內起到穩定作用,長期來看,中國電信對A股投資者的吸引力到底在哪里?

“綠鞋”護航股價成“條形碼”

實際上,在中國電信回A之初,投資者并不十分看好。由于流通盤較大,且與港股價格溢價較高,此前有較多投資者擔心其A股破發而棄購。

中國電信披露的發行結果顯示,最終網上中簽率為0.96%。網上投資者未繳款認購金額為8578.45萬元,網下投資者未繳款認購金額為60.17萬元,合計8638.62萬元。

但中國電信的A股首秀還是頗出乎市場意料。8月20日,中國電信正式登陸上交所,發行價格為4.53元/股,單日開盤前的集合競價階段,股價一度達到5.44元/股,但不久就開始下跌,最終開盤價為4.79元/股,之后最低跌至4.58元/股,瀕臨破發邊緣。

但接近午盤,中國電信股價突然拉升,漲幅達16.34%,由于波動較大,中國電信一度暫停交易。午后股價繼續拉升,盤中最高漲幅達到43.93%,觸及漲停。截止收盤,中國電信股價報6.11元/股,漲幅34.88%。當日,中國電信港股收盤價為2.78港元/股,A股溢價已超兩倍。

這樣的表現卻是“曇花一現”。隨后兩個交易日,中國電信一字跌停。此后,公司股價一直處于下跌趨勢,并在4.53元到4.55元這一3分錢的極小區間內反復波動,從盤口上看,下方還一直掛有幾百萬手的買單。

這種反復波動呈現出的股價分時圖走勢,被股民們戲稱為“條形碼”、“織布機”。

中國電信特殊的股價波動,背后是“綠鞋機制”維穩股價的結果。中國電信回A招股書中就明確,將授予聯席主承銷商不超過發行股份數量15%的超額配售選擇權。

綠鞋機制,又稱“超額配售選擇權”。通俗來講,就是新股上市后的30個自然日內,如果新股出現破發,那么承銷商可以啟動“綠鞋機制”,動用超額配售股票募集來的資金買入股票,以支持股價表現;而當股價出現大幅上漲時,發行人可以增發15%的股份給事先申購的投資者,增加市場供給。

“綠鞋機制”的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維護股價穩定的作用。早期在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光大銀行上市時采用了綠鞋機制,前年上市的郵儲銀行也采用了這種機制。不難發現,“綠鞋機制”主要是為防止大盤股股價大起大落,短期內起到穩定股價的作用。因為從郵儲銀行之后的走勢來看,在“綠鞋機制”失效后,2020年初就出現了破發。

9月21日,是中國電信“綠鞋機制”保護期結束后第一個交易日,在此時點拋出增持計劃,其目的顯而易見。

一份額外的40億增持計劃

具體來看,此次中國電信集團的增持計劃時間跨度為1年,擬增持金額不少于40億元,本次增持未設置價格區間,中國電信集團將基于對本公司股票價格的合理判斷,根據市場情況逐步實施增持計劃。

中國電信集團表示,本次增持是基于對本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堅定信心,對本公司投資價值的高度認可。

9月22日,中國電信證券部相關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進一步解釋,“除了綠鞋機制,公司還制定了A股上市后三年內股價穩定預案,包括大股東增持、公司回購股份以及高管回購股份等一系列舉措,如A股收盤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于最新一期經審計的每股凈資產即可觸發。本次大股東增持,是上述綠鞋機制和三年股價穩定預案之外的增持計劃?!?/p>

在股價下跌期間,中國電信曾多次在互動平臺上回應投資者稱,公司目前日常經營正常,二級市場股票價格受宏觀經濟、產業政策、股票市場供求關系等多重因素影響。從中國電信一系列的動作和表態來看,可見其進行股價保衛戰的決心。

但是增持計劃能否長久,仍然是一個未知之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就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從價值的角度看,中國電信增持更加便宜的港股更符合價值原則,在A股增持獲得的股票更少,但有助于提振A股投資人信心,但個人預期此類信息提振并不長久?!?/p>

巨頭的成長性憂思

作為通信巨頭,中國電信為什么似乎并未受到A股投資者青睞?股價不振的背后,正是對其成長性的擔心。

盤和林認為,“主要原因是中國電信當前5G基站建設投入巨大,但是5G應用推進不及預期?!?/p>

從三家通信巨頭對比來看,中國電信的5G建設稍落后于中國移動。

截至2021年6月末,中國電信在用5G基站達46萬個,5G網絡年內將覆蓋至縣城及發達鄉鎮;中國聯通累計開通5G基站46.1萬站,5G網絡已覆蓋地級以上市區、發達縣城核心城區;

而根據中國移動集團總經理董昕近日的表述,目前中國移動已開通5G基站超過50萬個,到年底將超過70萬個,預計占全球5G基站規模的1/3以上。

在5G用戶上,中國移動也迅速憑借體量優勢搶占了大量市場份額。截至2021年6月末,中國移動5G套餐客戶數達2.51億戶,中國電信為1.31億戶,中國聯通為1.13億戶。

就用戶滲透率而言,則是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略勝一籌,兩家滲透率分別為36.45%、36.2%,中國移動則為24.6%。

不過,中國移動還享有一塊未來5G市場最大的“蛋糕”,那就是和中國廣電共建共享的700MHz 5G網絡。

700MHz被譽為5G“黃金頻段”,是我國5G部署領域的一顆新星。6月,中國移動啟動5G 700MHz無線網主設備集采招標,7月公布的中標結果顯示,采購基站規模約48萬站。未來,700MHz更將成為5G基站建設的“生力軍”。

從募投項目來看,也能明顯看出二者戰略重點的差異。中國電信本次回A將542億元募集資金中的270億元投向云網融合新型信息基礎設施項目。該項目總投資規模預計為507億元,主要為公司“云改數轉”戰略服務,目標是形成網絡簡約敏捷、算力差異泛在、安全融合內生的云網融合新型信息基礎設施。

而中國移動回A則將募集資金半數280億元用于建設5G精品網絡建設項目,在該項目上的總投入將達983億元。項目建設期為2年,預計2021年至2022年新建5G基站不少于50萬個;建設5G SA核心網及網絡云資源池,可滿足3.5億5G SA用戶業務需求及0.2億行業用戶需求。

不難看出,中國電信已經有了明顯的戰略轉向。早在2020年中工作會上,中國電信就確立了“云改數轉”戰略,以自身的數字化轉型,推動全社會數字化轉型。在2020年11月舉行的天翼智能生態博覽會上,中國電信高層便透露,“云計算將成為中國電信主業”。

數據也佐證了中國電信押注“云”的決心。2021年中國電信資本開支計劃為870億元,同比增長2.6%,其中5G資本開支保持平穩達397億元,同比增長1.3%。相比之下,2021年中國電信在云基建方面的投入將大幅增加,達到85億元,同比增長107.3%。

有意思的是,中國移動回A在即,中國電信的表現是否會影響前者?

在盤和林看來,“中國移動表現會好于中國電信,但隨著電信三大運營商市場競爭壓力的顯現,中國移動在三大運營商中雖然依然是領跑地位,但是領跑優勢已經在逐年弱化?!?/p>

(本報記者錢奕昀對本文亦有貢獻)

網絡編輯:解樹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