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到東亞:重訪魯迅之旅
在紹興,魯迅成了人盡皆知,卻又所知不多的“名人老鄉”。
魯迅曾居住過的八道灣十一號卻漸漸被人遺忘,經過時代變遷,早就成了一處大雜院,并在2009年險遭拆遷。
“現在魯迅的畫像是越來越清晰了,我期待著不久的將來能出現研究魯迅的一代大家。與此同時,近年來日韓的研究雖然有些冷寂了,歐美的研究卻呈現出讓人驚喜的一面?!?br />
(本文首發于2021年9月23日《南方周末》)
發自:北京、上海、紹興
責任編輯:劉悠翔
魯迅剪影與魯迅名句“有一分熱 ,發一分光”。
“魯迅的手稿在哪里?我要看他的書法,我在朋友圈里看到的?!?021年8月底,上海魯迅紀念館,一名中年女子一進大廳就用上??谝舻钠胀ㄔ拞柋0?。
為了紀念魯迅誕辰140周年,上海魯迅紀念館于2021年8月24日起舉辦“前哨——魯迅居上海時期手稿展”,展出魯迅手稿110件(組),涵蓋魯迅詩稿、文稿、書信、版權收據等類型,其中包括《故事新編》《毀滅》等國家一級文物。
紀念館內參觀的人員不多,其中不少是來完成“研學”任務的學生。魯迅紀念館位于虹口區魯迅公園內,這里也是附近老年人散步和聚會的地方,而不遠處的魯迅墓地則顯得頗為肅穆。1956年,國務院決定在魯迅逝世20周年之際將魯迅的墓地從萬國公墓遷移至此。
魯迅故居附近的山陰路大陸新村9號,即魯迅在上海的最后一處住所(原施高塔路130號),這里既是魯迅生命的終點,也是他走向更廣闊世界的起點。就像魯迅曾在《野草》題辭里說的那樣:“我希望這野草的死亡與朽腐,火速到來。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這實在比死亡與朽腐更其不幸?!?/p>
如今這里被保護起來,保留了魯迅生前的樣貌,但周圍的住戶則幾經變動。一家集合著房產中介、設計師服裝和文藝書店功能的店面正對著魯迅故居。店面不大,書籍滿滿當當,卻沒有一本魯迅的書,老板解釋:“魯迅的書網上都有,沒有人要買的?!?/p>
魯迅的一生是與腐朽對抗的一生,也是不斷“出走”的一生:他告別了紹興,為的是求得新學;他離開日本放棄學醫,為的是以文字喚醒國人;他離開北京,為的是躲避段祺瑞政府的迫害,求得更大的自由;他離開廈門和廣州,為的是愛情和真理……最終,魯迅的精神漫游走得更遠,影響持續到當下,也蔓延到他從未涉足的地方。
生命最后的17年,他再也沒有回過家鄉
從上海市中心出發,到虹橋火車站坐動車,一個半小時就能抵達魯迅的故鄉紹興。魯迅旅居上海時,最方便的可能是走水路,但他從未回鄉,在幾百公里之遙的都市以筆為刀,戰斗不止?!爸袊藥缀醵际菒圩o故鄉,奚落別處的大英雄,阿Q也很有這脾氣?!?934年,魯迅曾在雜文《答<戲>周刊編者信》里這么說。
魯迅140年前降生的周家老宅,如今作為紹興最重要的旅游景區“魯迅故里”吸引著南來北往的游客,他們排著長隊想要一睹《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一草一木的風姿?!澳憧?,那就是魯迅刻在書桌上的‘早’字,提醒他上學不要遲到?!备改竿@樣向孩子強調,盡管那桌子并不是魯迅少時用過的那一張。
漫步紹興街頭,隨處可見大街小巷兜售的“茴香豆”,類似“咸亨酒店”這樣命名靈感來源于魯迅小說的店鋪不計其數。就連魯迅母親娘家的舊宅也以“魯迅外婆家”之名進行著大改造,當南方周末記者造訪時,看見破敗的宅院里堆滿了木料和油漆,工人來往穿梭,“魯迅外婆家”亟待以嶄新的面貌于2021年“十一黃金周”開門迎客。施工的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等這里修繕完畢,勢必會提升當地村民的經濟收入。
“魯迅是紹興的一張文化名片,但他對家鄉的態度是很復雜的,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阿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