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墻”該怎么拆?
除了底層外,互聯網各層的“互聯互通”在全球還沒有共識。
對于居優勢地位的企業來說,互聯互通相當于把資源灌注給其他競爭對手,動力明顯不足。這時需要一套好的利益機制來保證互聯互通能夠長久運作。
資本市場之所以會產生反應,更多是來自于不確定性。不知道市場改變的過程中哪些人要去負擔成本,有贏家,必然也有輸家。
(本文首發于2021年9月23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張玥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互聯網“拆墻”得到消費者的一致支持,但具體如何實施需要分辨的問題仍然很多。
“互聯網拆墻”的傳言,7月中旬就已在業內流傳。2021年9月13日,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在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會上捅破了這層窗戶紙。
工信部表示將在保障互聯網安全的前提下,推動即時通訊屏蔽網址鏈接等不同類型的問題,分步驟、分階段得到解決。早在7月,工信部就啟動了為期半年的互聯網行業專項整治行動。
互聯網“筑墻”歷時十三年,自淘寶屏蔽百度爬蟲始,直至字節跳動和騰訊連綿不斷的訴訟戰,紛爭從未停歇。
互聯網“筑墻”是出于對流量資源的競爭,如今“拆墻”的背后也難以回避利益相關方對流量重新分配的關切。
此次工信部的新聞發布會后,阿里巴巴回應將按照工信部相關要求,與其他平臺一起面向未來,相向而行;字節跳動呼吁所有互聯網平臺一起行動起來,不找借口,明確時間表,積極落實;騰訊則表示,在以安全為底線的前提下,分階段、分步驟實施。
此前,阿里巴巴和騰訊也就“互聯互通”有過表態。8月4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CEO張勇說,“平臺之間如果能實現互聯互通,肯定能帶來新的改革紅利?;ヂ撻_放,結果會是多贏?!?/p>
8月18日,騰訊總裁劉熾平表示,騰訊生態本質上是開放的,但不同平臺打通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平臺互通后,兩邊生態的差異,會影響到現有的商業模式,同時經營者也面臨難以估量的管理責任,將給用戶與商家帶來不利影響。
南方周末記者采訪了多位互聯網平臺人士,有人表示互聯互通能激發改革紅利,也有人認為互聯互通,好比打開了一個潘多拉的魔盒,誰都不知道會帶來什么。
“開放”外部鏈接只是“互聯互通”的第一步,接下來會如何繼續、開放到什么程度、開放后會產生怎樣的正負效應、負面效應的成本由誰承擔,這些問題還沒有答案。南方周末記者致函工信部詢問,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為了厘清這些問題,南方周末記者專訪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數字經濟與法律創新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許可、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微觀經濟學研究室主任杜創、北京大學法律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鄧峰。三位專家對平臺經濟、反壟斷等領域均有深入研究。
每一層的“互聯互通”都應充分論證
南方周末:“互聯互通”這一概念來自基礎電信領域,基礎電信業的“互聯互通”是否適用于互聯網平臺?
杜創:互聯互通,在經濟學上指網絡之間的兼容性。達到兼容,有兩種做法:一是制定行業內的共同標準;二是某家企業向其他企業開放接入端口?;A電信行業和互聯網行業的互聯互通都有這兩種做法。
兩個行業的共同之處是,這些產品都有網絡外部性,具有很強的規模效應。20世紀80年代后,大家逐漸意識到“互聯互通”能夠保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游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