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四川電力適應區域特點的精準扶貧管理

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充分發揮電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擔當“為美好生活充電、為美麗中國賦能”的企業使命。公司明確扶貧定位,建立組織保障;精準實施電力扶貧開發項目,為脫貧注入“新動力”;免費培養“三定生”,實施就業扶貧;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加強教育引導,開展扶志教育活動;建立長效機制,規范扶貧管理。將扶貧工作與企業發展戰略緊密聯系起來,結合當地實際,將物質與精神、當前與長遠扶持相結合,發揮互聯網和電力系統的優勢,實施貧困地區電力扶貧開發、就業扶貧、產業扶貧、扶志教育等,點面結合,實現扶貧帶動一片、脫貧輻射一片。

在我國,扶貧開發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人民福祉,事關國家長治久安。確保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四川是全國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全省共有88個貧困縣,11501個貧困村,貧困村數量居全國第一。四川也是全國第一大彝區、第二大藏區,彝區藏區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也是貧困程度最深、脫貧任務最重、脫貧難度最大的地區。對此,電網企業精準扶貧管理是滿足確保國家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需要。

深度貧困地區存在電網建設網架結構薄弱、供電質量偏低、產業扶貧項目單一、教育事業發展滯后等問題。電力作為一種先進的生產力,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能源保障,電力行業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具有公共服務企業平臺優勢、管理優勢、人才優勢。對此,電網企業精準扶貧管理是完成電力行業在脫貧攻堅中承擔特殊使命的需要。

國家電網公司把扶貧工作納入企業發展戰略,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供區內貧困縣70個、貧困村8536個。2019年,四川省內國網供區有28個貧困縣、1009個貧困村、35萬貧困人口需完成脫貧任務。國網四川電力扶貧任務重、難度大,需要站在推進西部發展的高度,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對此,電網企業精準扶貧管理是滿足適應區域特點扶貧管理的需要。

—、項目實施舉措與成效

國網四川電力在參與大扶貧格局的建設中,切實聯系當地實際,將物質與精神、當前與長遠扶持相結合,發揮互聯網和電力系統的優勢,實施貧困地區電力扶貧開發、就業扶貧、產業扶貧、扶志教育等,點面結合,帶動一片、輻射一片,探索扶貧攻堅領域的有效模式。

(一)明確扶貧定位,建立組織保障

國網四川電力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找準定位,將扶貧工作與企業發展戰略緊密聯系起來,明確扶貧定位,建立組織保障。

1.確定總體目標

國網四川電力依托行業優勢,按照脫貧是起步、小康要邁步、致富不停步、文明大進步的幫扶新思路,瞄準扶貧,突出精準,實施為四川省四大片區扶貧攻堅行動”“五大扶貧工程提供優質電力保障、對口幫扶、志愿服務等重點推進工作,確保全面消除無電戶、農村現存低電壓問題,實現貧困地區農村電網改造全覆蓋、供電服務均等化。加大對供區內142個定點幫扶貧困村的支持力度,因地制宜推動扶貧點(貧困村)產業扶貧、基礎設施建設、就業扶貧、教育扶貧等項目實施,助力地方政府打贏脫貧攻堅戰。

2.設立扶貧管理組織機構

國網四川電力成立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企業扶貧工作,負責三級定點幫扶貧困村脫貧攻堅工作,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設立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貫徹落實扶貧工作領導小組決策事項、統籌實施定點扶貧工作、進行聯絡宣傳、考評建議等。領導小組辦公室下設6個專業工作組,負責組織開展本專業扶貧工作。

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還與四川省慈善總會等相關單位及媒體、其他企業、個人和團體建立溝通機制,邀請其到定點幫扶貧困村現場調研,共同解決精準扶貧工作中遇到的困難、難題,推進精準扶貧工作順利完成。

(二)精準實施電力扶貧開發項目,為脫貧注入新動力

貧困地區電網面臨農網供電能力和供電質量不高、電力普遍服務水平欠佳、年度發電指標較低、水電工程留存電量比例不足等問題。

1.加快實施貧困地區電網建設,保障產業發展

國網四川電力完成兩年攻堅戰三個專項農網建設任務,進行110千伏及以下各類農網改造;進行機井通電工程、小城鎮(中心村)電網改造升級,實現520個自然村通動力電;為貧困群眾新居提供電力保障,完成13萬余戶易地搬遷、3.5萬余戶彝家新寨和藏區新居的供電服務工作;開辟綠色通道,為3859個農村產業項目投產通電,滿足農副產品加工、養殖等產業的發展需求,為貧困群眾增收創造有利條件。

2.發揮大電網樞紐作用,保障貧困地區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國網四川電力積極服務深度貧困地區資源開發,深入挖掘電能替代市場潛力。為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涼山彝族自治州豐富的水電、風能、太陽能等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將得天獨厚的清潔能源轉化為脫貧攻堅的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國網四川電力建成藏區彝區五大水電送出通道,推動雅礱江(中游)、白鶴灘等水電送出,全力緩解窩電難題,保障三州地區4200萬千瓦清潔能源并網。

3.實施人才幫扶、跨區域勞務協作,提高藏區縣級供電公司管理質量

國網四川電力組織下屬16個市(州)供電公司對口幫扶29個藏區縣級供電公司,以1年或2年為周期,從對口幫扶單位選派符合條件的管理、技術和技能骨干人員進入藏區開展人才援藏,每輪幫扶周期為2年,援藏人員除了完成崗位工作外,還以師帶徒方式培養藏區人才。同時,為緩解藏區電網生產運維壓力,企業依托內部人力資源市場平臺,由超員單位承接藏區以變電運維為主的生產業務,實現人力資源在全省公司范圍內跨區域流動。

(三)實施就業扶貧,提高就業脫貧覆蓋面

由于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發展滯后,貧困地區難以吸引和留住人才,教育資源匱乏導致人才培養力度不足、實用性技能缺乏。

1.免費培養三定生,企業內部安置就業

國網四川電力對四川藏區招收定向生,免費培養,為藏區電網建設培養、儲備電力人才。在藏區分縣開展定向招生,全額資助藏區三定生全免費就讀。三年學習期滿取得普通高職(??疲┊厴I證書,通過國家電網招聘統一考試合格的同學,由學校直接派遣到定向安置單位就業,成為市州供電公司正式員工。

2.實施技能脫貧,豐富就業渠道

國網四川電力牽頭建立扶貧幫扶培訓專家庫與村民分享培訓資源。與當地培訓機構合作,就近聘請專業師資,培訓當地人員從事電工技術、泥瓦匠等技術工作,幫助他們掌握一技之長、脫貧致富。國網四川電力結合當地政府生態旅游扶貧規劃,邀請專業師資對有意愿的貧困戶在創業管理、農家樂經營、鄉村旅游、綠色康養等方面進行指導。引入專業力量,聯合全國人大代表喬進雙梅成立彝繡專業合作社,組織定點幫扶七村一鄉的貧困婦女參加彝繡培訓,助力當地群眾在傳承民族文化的同時實現就業脫貧致富。

國網四川電力重點支持有脫貧意愿和外出務工經歷的村民成為致富帶頭人,組織發動致富帶頭人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推動自主創新能力、集約集聚發展水平不斷提升,最大限度地發揮致富帶頭人的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

(四)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

四川深度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基礎薄弱,大部分農產品仍停留在出售原材料和初級加工階段。村集體經濟動力不足,扶貧效果的可持續性弱。鄉村旅游扶貧、電商扶貧等新興扶貧產業發展成熟度低。

1.科學建設產業項目

針對不同貧困地區的現狀,國網四川電力與各級政府建立常態溝通聯系機制,形成政府主導、群眾主體、電力助推的局面。國網四川電力多次邀請四川大學、四川農業大學等高校和各級農科院的專家對142個貧困村農業資源進行考察??茖W化驗分析土質、水質及氣候環境因素,結合當地物產,科學論證扶貧產業項目,協同各貧困村合作社制定發布統一的農產品生產規范、標準,完善質量管控體系,提升農產品品質,打造生態無公害農產品。

2.打造綠色產業品牌

國網四川電力分別在樂山市馬邊縣和涼山彝族自治州喜德縣成立扶貧開發農業公司,打造彝興麗火兩個綠色品牌?;?span>“互聯網+”,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電商產業發展模式,拓寬產品銷售渠道,建立種養殖項目視頻管控系統,策劃品牌營銷,突出大小涼山地域特色,提升品牌影響力。

3.規范和推動集體經濟發展

國網四川電力依照相關法律法規,指導合作社建立《合作社章程》《財務管理辦法》等制度和資產代管機制,創新性地引入理事會、監事會等執行和監管機構,規范合作社管理。積極融入現代化銷售平臺,力保百合”“青刺果等扶貧產品有產量、有銷量,壯大集體經濟,實現從輸血式扶貧到造血式扶貧的轉變。

(五)加強教育引導,開展扶志教育活動

部分貧困地區存在因懶致貧、因賭致貧、因婚致貧、因子女不贍養老人致貧等不良現象。高額彩禮、薄養厚葬等習俗帶來的舉債致貧也是當地長期貧困的一個重要因素。一些貧困村民對扶貧工作的認識有偏差,對產業扶貧抱有懷疑的態度。

1.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倡導文明新風

國網四川電力在阿吼村推廣文明新風村民積分制,對村民衛生習慣、守法新風、勤儉新風等方面表現進行分值量化。村民可憑積分到國家電網愛心超市兌換生活用品和勞動工具。開展養殖能手勞動競賽”“文明新風好家庭等競賽,優勝者不僅可以獲得物質獎勵,還可以獲得更多外出培訓技術的機會。開展火把節歌舞晚會、柔力球太極拳等文體項目送教下鄉活動,成立文體工作小組,豐富貧困地區村民的業余生活。開展廁所革命活動,村委會公廁、村民家用廁所全部由旱廁改為水廁,新建了全省首個村級污水處理廠。

2.宣傳現代文明理念,改變貧困戶落后思想習慣

國網四川電力因戶施策教育引導,開辦農民夜校,建立4所四川青少年活動中心、210所川電留守學生之家,組織15萬余人次參與志愿服務活動。開展光亮寶寶”“脫貧標兵等評比活動,提倡喜事新辦、喪事從簡,減少村民攀比和婚喪嫁娶的鋪張浪費現象,切實降低村民負擔,減少舉債致貧現象。

(六)建立長效機制,規范扶貧管理

為了保障扶貧工作如期完成目標,國網四川電力完善穩定脫貧長效機制。

1.培養鍛煉素質過硬的脫貧攻堅隊伍

國網四川電力加強扶貧干部的選配,派出扶貧干部207人,健全扶貧干部檔案,從政治思想、工作經驗、綜合素質、扶貧思路等方面對干部進行綜合考核,保證選派到扶貧一線的干部真正有能力、能干事、熱情高。

強化扶貧干部能力提升,實施扶貧工作全面培訓,落實分級培訓責任,提高扶貧干部隊伍的思想認識、綜合能力,增強扶貧工作本領。加強對扶貧干部跟蹤管理指導和關愛激勵,走訪扶貧干部家庭,了解老人健康、子女上學等情況,消除扶貧干部后顧之憂。將精準扶貧工作成效納入對責任人的考核中。對于表現優秀的扶貧干部、基層干部,注重提拔使用,制定強化干部擔當作為、促進干事創業的20項措施,從而探索出一套在艱苦地區培養鍛煉干部的模式。

2.加強扶貧工作的監督檢查

國網四川電力重點對扶貧任務落實、扶貧干部選派管理、扶貧捐贈資金規范使用和扶貧領域作風治理進展等情況開展督查巡查。加強警示教育工作,深入學習紀檢監察機關查處的扶貧領域典型案例。制定對外捐贈有關管理辦法和意見要求,建立參與扶貧工作體系流程,做好扶貧資金的專項管理工作。

3.依托信息技術,提高扶貧管理質效

國網四川電力結合電網建設系統,將所有扶貧電站信息免費接入電力光伏云網,村民可以通過手機客戶端實時查看電站運行狀況和預期收益,增強其參與感和獲得感。在國務院扶貧辦指導下,依托光伏云網建成全國光伏扶貧信息管理系統,為政府精準施策、有效監督、規范管理提供支撐。

(七)扶貧成效

1.形成一套符合企業特點的扶貧方式,推動企業管理提升

國網四川電力通過精準實施電力扶貧開發項目,緩解了窩電難題,提高了企業外送電量能力;改善了藏區供電企業人力資源現狀,促進了藏區供電企業安全生產和經營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通過實施定點幫扶,一方面解決了藏區縣公司技能人才長期缺乏的問題,另一方面提升了干部擔當作為、干事創業的能力。項目成果入選國家扶貧辦出版的《決勝2020脫貧攻堅學習筆記》和《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實踐案例研究藍皮書(2018年)》、人民日報社《中國經濟周刊》出版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20個案例》,并在四川省扶貧工作會、中國優秀扶貧案例發布會等會議上進行交流,在國網系統和四川省得到了推廣應用。

2.如期完成精準扶貧目標

截至2019年底,國網四川電力在貧困地區電網建設投資234.06億元,為240萬貧困人口脫貧提供了強有力的電力保障,無一人一戶因電力原因影響脫貧。十三五期間,外送清潔電460億千瓦時,帶動經濟效益250億元。積極推進涉藏州縣15個小水電供區接收,投入180億元用于29個深度貧困縣電網建設,3706個村受益,惠及186萬人。

自2016年以來,在定點幫扶村投入扶貧捐贈資金2705萬元實施產業、智力、愛心幫扶等項目,在喜德縣、馬邊縣成立扶貧農業公司,打造麗火彝興特色品牌,因地制宜開展特色中藥材種植與傳統養殖項目,其中阿吼村貧困戶人均年收入從2015年的1500元增長到2019年的8979元。依托四川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教育資源優勢,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安置三定生方式,免費培養涉藏州縣貧困學生886人,并使其畢業后到當地供電企業就業。在涼山州鹽源縣塘泥灣村,駐村第一書記手把手指導學生家庭制定教育規劃,指導學生明確學習計劃及升學方向,4年來塘泥灣村先后有61名學生通過高考走出大山、走進大學校園,該村成為有名的“大學村。

3.企業品牌影響力顯著提升

國網品牌在貧困地區的知名度、影響力、美譽度提升,特別是一鄉一品”“紅細胞等扶貧公益項目受到群眾的認可,企業的發展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國網四川電力先后榮獲四川省定點扶貧工作先進單位”“民生示范工程”“四川十大扶貧愛心組織提名獎等榮譽稱號。78位扶貧干部被各級黨委、政府表彰為脫貧攻堅先進個人。馬邊扶貧聯盟獲評第四屆中國民生發展論壇大會民生示范工程、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最佳志愿服務項目。7名第一書記被中國民生發展論壇組委會評為“精準扶貧帶頭人。企業行風測評居全省前列,獲得電力指標在營商環境7個指標中排首位。

、經驗模式總結

(一)形成定點扶貧五步工作法

國網四川電力發揮企業整體優勢,探索出符合企業特點的定點扶貧五步工作法,解決了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的問題。

“五步工作法:第一步,建檔案、精確定計劃。企業駐村干部、第一書記挨家挨戶上門,充分調研對口幫扶的貧困戶。政府、專家、國網四川電力多方會診找窮根,建立起一戶一檔、因施治,并引入里程碑管控制訂一戶一策幫扶措施。第二步,抓培訓、精細授技能。牽頭建立扶貧幫扶培訓專家庫,與村民分享企業培訓資源。向村民提供免費的專業種植、養殖技術服務以及防疫、防病等技術支持。第三步,搞競賽、激勵促成效。引入激勵機制,開展生態雞養殖能手勞動競賽”“文明新風好家庭”等競賽,優秀者將獲得物質和精神獎勵。第四步,搭平臺、產業成體系。幫助貧困村成立合作社,打造完整的生態農業產業鏈,創建和打造電商品牌,通過互聯網+”形成完整的生態農業幫扶體系。第五步,建聯盟、合力奔小康。積極溝通政府、企業、專業機構、扶貧領域專家、媒體等,倡議建立扶貧聯盟,通過共享扶貧成果和分享投資經驗,更廣泛地吸引優質社會資源參與扶貧。

(二)免費培養三定生,企業內部安置就業

國網四川電力與四川省教育廳合作,按照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安置的培養方式,對四川藏區招收定向生,免費培養,為藏區電網建設培養、儲備電力人才。實施“1+2”模式(即入學起點為中專,培養1年經考試考核合格后,轉為大專學習2年),在藏區分縣開展定向招生,并將學院單獨劃歸為“1+2”招生提前批錄取學校。

國網四川電力全額資助藏區三定生全免費就讀。三定生在校學習期間學費、住宿費、書本費全免,每人每月領取600元生活補助費,報銷每學期往返家校車費。學習期滿取得普通高職(??疲┊厴I證書且通過國家電網招聘統一考試合格的同學,由學校直接派遣到定向安置單位就業,成為市州供電公司正式員工。

(三)助力貧困地區打造綠色產業品牌,規范和推動集體經濟發展

國網四川電力避免產業扶貧的同質化、短期化和低端化傾向,推動完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貧困戶聯動發展的利益聯結機制,推廣股份合作、訂單幫扶、生產托管等有效做法,實現貧困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例如,國網四川電力依托集體企業平臺,分別在樂山市馬邊縣和涼山彝族自治州喜德縣成立扶貧開發農業公司,抽調員工專職負責農業公司運營,基于互聯網+”,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電商產業發展模式,拓寬產品銷售渠道,建立種養殖項目視頻管控系統,建立在線監測終端,實現綠色品質全程把控,打造彝興麗火兩個綠色品牌。策劃品牌營銷,設計帶有民族元素的產品外包裝,形成品牌經營,讓生態”“綠色”“健康”“優質貫穿于農產品生產、銷售的整個環節,提升麗火彝興的品牌影響力。

同時積極推動貧困地區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制定實施貧困地區集體經濟薄弱村發展提升計劃,通過盤活集體資源、入股或參股、量化資產收益等渠道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并明確了企業駐村干部不能在扶貧項目中承擔工程的制度要求。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