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公益”:廣東電網扶志扶智點亮小康之路
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藍公益”志愿服務品牌深耕扶貧工作已經9 年有余?!八{公益”品牌項目扶智扶志工作不斷往縱深發展,深化“幸福廚房”“光明學堂”“溫暖村屋”三大子品牌,形成“一大三小”的 “扶貧 + 志愿服務”品牌戰略格局,打出“組合拳”,深度參與脫貧攻堅,在廣東三輪扶貧任務中,公司累計為對口幫扶的 332 個貧困村扶貧工作提供多維度支持。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作出一系列新決策新部署,形成了新時期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為打贏脫貧攻堅提供了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十九大提出,到2020年如期實現“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脫貧攻堅目標。同時,黨中央確定的“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扶貧開發管理體制得到了貫徹,“四梁八柱”的頂層設計基本形成,各項決策部署得到落實。
廣東電網深入學習貫徹黨中央關于扶貧工作的重大精神和決策部署,形成了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基本認識,以廣東省脫貧攻堅戰的目標任務為導向,將南方電網公司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總體要求與廣東省、廣東電網實際情況有機結合,確定了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總體思路,統籌推進“行業扶貧、定點扶貧和黨建扶貧”三線任務,全力做好再謀劃、再出發、嚴管控、保落實、正風氣各項工作,奮力實現廣東電網扶貧工作打開新局面,再上新臺階,全面助推廣東省如期高質量打贏新一輪扶貧攻堅戰。
—、項目實施舉措與成效
“藍公益”品牌項目在“萬家燈火南網情深”的理念支撐下,以“增強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助力廣東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為總目標,提出為貧困地區“改善用餐環境”“改善就學條件”“改善生活水平”三項子目標,對應實施“幸福廚房”“光明學堂”“溫暖村屋”三大舉措并探索形成九項具體推進路徑,針對粵東西北農村的不同實際,精準施策、精準對接。電網“紅馬甲”的身影走進了千家萬戶,也讓光明照進了孤寡貧困群眾的心中,獲得了公眾的認可和贊譽。
(一)“幸福廚房”小廚大愛,為孩子們送去真情的陪伴
“幸福廚房”始于2011年南方電網公司貫徹落實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同志在“6·30”廣東扶貧濟困日提出的“建設幸福廚房,讓鄉村小學孩子們能吃上熱騰騰的飯菜”號召。為切實解決貧困地區距校較遠的學生中午帶冷飯或沒飯吃的問題,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以下簡稱“廣東電網公司”)在廣東偏遠山區貧困村學校新建或改造學校飯堂,為貧困村師生提供一個可煮熱飯、安全衛生的用餐環境,在解決了“吃不飽”的問題之后,著力解決“吃不好”的問題,重點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建設“幸福廚房”。據統計,廣東電網公司已經在粵東西北偏遠山區貧困村學校建立起56間“幸福廚房”。廣東電網公司認真參照廣東省級示范點每間3萬元的建設標準,嚴格按照招投標采購規定,選取信譽良好企業,制定裝修方案,充分尊重學校意見,積極協調施工,派出工程監理,對場地的建設或改造工程進行嚴格的監督,將“安全”作為第一要務。
二是優化水電設施。按照現代化衛生餐飲場所基礎設施建設要求,研究制定廚房建設使用標準,按照烹飪區、用餐區分開原則,優化水電氣油氣設施劃區排布工作,確保餐飲場所用電用水用氣設施運作的“絕對安全”。
三是配備餐廚用具。參照廣東省級“幸福廚房”示范點建設標準,按照“十個一”的要求高標準配置廚房用具,包括一套電磁爐、一臺電飯鍋、一臺微波爐、一臺消毒柜、一臺冰柜、一臺電熱水器、一臺抽油煙機或排氣扇、一套操作臺、一套餐具儲藏架、一套學生餐桌椅。
“幸福廚房”正式投入使用,將學生吃上熱騰騰午餐的美好愿望轉化為現實。此外,廣東電網公司結合扶貧檢查工作,對各個“幸福廚房”突擊檢查,做到發現問題即刻整改,擇優掛牌,及時總結實踐經驗,在扶貧工作平臺進行分享,做到相互借鑒、整體提升。
幸福對于孩子們而言,不僅是美味可口的飯菜,還在于陪伴他們的志愿者。“幸福廚房”除了帶來溫飽外,還為小朋友們增添了生活的色彩。廣東電網公司志愿者們組織開展包餃子比賽、“幸福廚房為夢想加溫”座談、體育游戲、歌舞聯歡等活動,用真情陪伴孩子們快樂成長。
(二)“光明學堂”助學助教,為孩子們插上夢想的翅膀
為助力貧困村兒童拔掉“窮根子”,廣東電網公司研究創立了“光明學堂”志愿服務品牌,在各貧困村開展教育扶貧工作,關愛孩子,為他們插上夢想的翅膀。
一是加大硬件支持力度。改善學校教育設施,平整操場,修繕教室,提高村小學“圖書角”藏書量,累計捐贈588臺全新教學電腦,進一步提升學校電教化水平。廣東電網公司定期組織捐贈書籍、學習文具、文體用品及設立獎助學金。
二是開展支教活動。征集志愿者深入經濟發展落后地區學校,主動與留守兒童結對幫扶,跟蹤掌握其學習情況,適時開展課外輔導。邀請優秀黨員、先進模范講述“雷鋒故事”等先進事跡,鼓舞小學生奮發圖強。寒暑假期間組織幫扶地區師生前往廣州、珠海等珠三角發達地區參觀交流。
三是開展科學教育。在戶外開展各種安全用電知識小課堂和電力科普課、電力科普片觀賞、趣味故事分享,用巡線無人機演示飛行,宣傳電力設施保護、安全節能用電知識。為當地的留守兒童帶去其未曾接觸的科學知識,并定期對學校進行用電檢查,開展安全用電教育。
(三)“溫暖村屋”結對幫扶,為老人們傳遞社會的溫暖
為給留守村民帶去溫暖,廣東電網公司開展了以下活動。
一是提高生活條件。提供房屋修繕、戶內衛生清掃、購買安全家具、排查用電安全隱患、檢查更換殘舊線路、宣傳安全節能用電、排查房屋隱患等服務,為孤寡、失獨老人打掃衛生、整理家務,讓貧困戶用上電、用好電。
二是豐富文化生活。以八一建軍節、端午節、重陽節等重要節日為契機,組織志愿者陪老人聊聊天、下下棋,舉辦文藝匯演等,與老人們共度溫馨節日,從物質和精神上讓老人們盡享天倫之樂。
三是關愛心理健康。以廣東電網公司心理協會為依托,成立以60名在職女員工組建的“知心姐姐”專業心理健康志愿服務團隊,為貧困村留守老人、兒童開展心理援助,截至2020年8月底,已經在139個幫扶點開展心理健康服務30余次,服務約4000人次。
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奉獻是最平實的祝愿。“溫暖村屋”不僅為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帶來了精神寄托和安慰,讓他們感受到被關心和被需要的溫暖,也展現了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良好形象。
此外,廣東電網公司連續十一年在春節前期間開展“電暖回家路”志愿服務活動,為過年返鄉“摩托大軍”鄉親們提供志愿服務,為村民過年回家檢修摩托車、設立取暖電、贈送果腹食品、分發應急醫療物品等,事跡先后兩次被《央視新聞》報道,并被英國廣播公司BBC收錄到紀錄片《中國人的新年》。
(四)直接成效:增強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
“幸福廚房”“光明學堂”“溫暖村屋”各項幫扶舉措的實施,在物質方面,改善了貧困村學校、房屋等硬件設施條件,為貧困兒童生活、學習提供了良好環境;在精神方面,拓寬了貧困兒童眼界,提升了貧困兒童的自我發展能力,不斷激發脫貧人員內生動力,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貢獻力量。據統計,廣東電網公司累計投入扶智扶志資金近500萬元,派出志愿者約9.2萬人次,幫助貧困人口近7萬人,貧困村考上??埔陨洗髮W的學生超過80名,對口幫扶的332個貧困村、18692貧困戶、69821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出列,脫貧率達到100%。
(五)間接成效:推動扶貧經驗成果價值最大化
1.可復制、推廣的創新管理制度
廣東電網公司先后制定并在廣東全省發布《精準捐贈資金管理工作指導意見》《精準扶貧項目管理工作指導意見》《公司精準扶貧工作指引》《精準扶貧村集體產業項目實施工作指引》《公司“幸福廚房”實施標準》《公司助力高質量脫貧攻堅指導意見》《新時期精準扶貧工作負面清單》《公司精準扶貧項目收益二次分配指導意見》等8套管理制度,形成“工作說明書”,在紀律方面保護扶貧干部,時刻繃緊紀律作風的紅線;在工作方面指導扶貧干部,讓干部迅速上手少走彎路;在后勤方面關愛扶貧干部,關心身心健康和家庭大后方;讓廣東電網扶貧工作真正做到用心、用情、用功。
2.打造一批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志愿服務品牌
樹立品牌管理理念,將扶智扶志工作結合VI視覺管理,設計統一標識進行掛牌,提升公眾品牌感知度。一方面,以系列主題活動提高品牌知名度。在廣東全省共建設“幸福廚房”56間、“光明學堂”80余間、“溫暖村屋”超過250間。按照項目化運營模式,加強精準扶貧項目規范化管理,使其在粵東西北貧困地區的知名度不斷提升。另一方面,以志愿服務隊伍為載體擴大品牌的美譽度。以“中國好人”高峰同志命名的“高峰志愿服務隊”,將廣東扶智扶志服務帶到了云南怒江州國家深度連片貧困地區。“南精靈志愿服務隊”十年堅持服務佛山南海麻風村病人。“小候鳥志愿服務隊”針對在制造業重鎮東莞打工的外來工子女暑假沒人照顧情況進行服務,受到央視新聞的關注報道。
3.創建“全國最好世界一流”央企志愿服務標桿
近年來,廣東電網公司榮獲“中國精準扶貧可持續卓越企業”“全國四個100最佳志愿服務項目”“全國優秀志愿服務組織獎”“第三屆中國優秀扶貧案例”“中國企業品牌創新成果獎”“電力企業管理創新”(三等獎),連續五年獲評廣東省扶貧濟困“紅棉杯”金杯單位,連續兩輪(2010~2012年、2013~2015年)獲得“扶貧開發‘雙到’工作優秀單位”、“暖心企業獎”和“南方電網公司精準扶貧優秀集體”等榮譽。同時,公司創作了一系列藝術作品。廣東電網公司各級文化達人發揮業余愛好,在扶貧領域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先后拍攝微電影《我們的一天》《南三聽濤》《以勤尋光》《一個供電人的扶貧之路》《守亮我的“心”希望》,創作《奮進小康》《小康路上》等扶貧詩歌和《長大后我也要成為您這樣的人》《在希望的田野上》攝影作品,拍攝MV《為夢想加溫》《一路有你》《燈火》,撰寫《“386199部隊”脫貧記》故事受到國務院國資委的高度肯定。
4.推動扶貧經驗成果的廣泛傳播
一方面,記錄每一個幸福瞬間。廣東電網公司采用工作紀實形式,將今昔對比照片、基礎設施情況、扶智扶志方法、扶貧干部工作手記融入其中,出版《向著幸福出發——廣東電網公司扶貧工作紀實》,記錄公司在第二輪廣東省扶貧“雙到”任務中的點滴奉獻和幫扶后的貧困戶幸福生活。書中敘述扶貧干部針對貧困地區因地制宜制定出一系列脫貧工作計劃,實行“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等綜合扶貧措施,做到因戶施策、因人施策,引導貧困戶摒棄“等靠要”的思想,發揮主觀能動性、群策群力,從需要“輸血”到能夠“造血”。該書以娓娓道來的口吻講述著扶貧道路上的真情實感,感動了無數人。
另一方面,留下帶不走的工作隊。精準扶貧工作的核心要務主要突出“六個精準”,在項目、對象、派人、資金、措施和成效六個目標要做到精準化實施。要確保扶貧干部走了,貧困村脫貧不返貧,就必須留下完善的工作制度。廣東電網公司在2019年底出版發行的《廣東電網公司精準扶貧實踐(2016~2018年)》,首先闡述解決了扶貧理論、扶貧環境、扶貧理念等思維觀念的辯證問題;其次從典型案例、舉措和成效等角度出發,探討項目落地執行等工作支撐;最后,從收錄的13個故事和利益相關方感言的角度反映了客觀成效。該書系統總結了央企參與脫貧攻堅的做法、經驗和成效,揭示了工作原理和規律,具有很強的推廣價值。該書是國內首個對扶貧工作的收益分配和扶智扶志進行理論研究和經驗總結的著作。公司多次受到學習強國平臺、中電聯、國資委、廣東省扶貧辦和南方日報等邀請并作經驗交流。
二、經驗模式總結
(一)開展扶貧理論學習
廣東電網公司認真學習貫徹黨中央關于脫貧工作的重大精神和決策部署,以及黨中央、廣東省委省政府、南方電網公司有關工作要求。學以明責,各級黨組織負責人牢記自己作為扶貧第一責任人的身份,親力親為、一抓到底,把責任扛在肩上,把各項工作要求落到實處。學以致用,各級黨組織通過全面深入學習,提高謀劃工作的系統性和全局觀,加強對扶貧工作的領導和支持。扶貧干部以學習強化本領,牢牢把握脫貧攻堅正確方向,確保目標不變、靶心不散,更好地掌握脫貧攻堅政策和工作方法,增強創造性落實扶貧工作的能力。學以聚力,發動廣大干部員工學,切實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和決心,凝聚起廣東電網公司上下齊抓脫貧攻堅的強大戰斗力。
(二)層層壓實責任和任務
廣東電網公司以提高脫貧攻堅質量和貧困群眾滿意度為導向,進一步將貧困村主體責任與企業幫扶責任緊密結合,整體聯動,有機銜接,著力完善資金籌措、資源整合、利益聯結和監督考評機制,層層壓實責任和任務。
廣東電網公司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中央、廣東省委政府和南方電網公司黨組關于扶貧工作的各項部署、要求和制度,研究部署廣東電網公司脫貧攻堅工作,把握整體方向,做好頂層設計,確定重點工作。廣東電網直屬各單位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承接、細化和落實脫貧攻堅任務,結合地方特點和實際情況,做好年度工作計劃制定、措施落實、過程管控、監督檢查,推動工作有序開展。駐村工作隊負責開展脫貧攻堅具體工作,認真落實廣東電網公司扶貧工作各項要求,推動脫貧攻堅各項工作順序實施,確保相關政策、項目、資金等落地見效。
(三)加強扶貧精益化管控
廣東電網公司不斷強化扶貧工作精益管控,通過DMAIC的精益管理方法,分析影響產業扶貧投入產出效率的影響因素,探索實施“一個龍頭+兩項機制+三套制度”精準扶貧工作模式,做好幫扶地區脫貧摘帽和鞏固提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