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闊別三年后再成爆款??追求極致的人,都不會被辜負
(9月18日,由青花郎獨家冠名的《朗讀者》第三季在CCTV-1開播。)
回憶起哥哥去世的那天,64歲的張桂梅淚流滿面,因為在北京等待一位企業家的對話,以求對方資助辦女高,她錯過了和家人的最后一面。
“家里以為我被榮譽弄瘋掉了,有些人就說我,她只是為了榮譽?!痹凇独首x者》第三季的舞臺上,麗江華坪女高校長張桂梅回顧這段往事,她說:“我只是想山里的孩子多能走出去一個,有那么多孩子飛出大山,用教育阻斷貧窮?!?/p>
9月18日,由青花郎獨家冠名的《朗讀者》第三季在CCTV-1開播。闊別三年后,終于和觀眾重逢。
除了張桂梅之外,首期節目中,還有北斗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殘奧會領跑員徐冬林、著名作家莫言、國測一大隊的郁期青等人。
首位登臺的楊元喜院士,講述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背后的故事,在遭到西方普遍不看好的情況下,他們用實際行動完成了更為精準的系統?!拔覀兊脑隅娋珳事蔬_到300萬年差一秒的水平,躍上了一個國際公認的新的臺階?!睏钤苍诠澞恐斜硎?,正如他所朗讀的《人類群星閃耀時》:“這種命運攸關的時刻,充滿戲劇性,我把它們稱為人類群星閃耀的時刻,因為在這個人類難以企及、不朽的時間黑夜里,它們宛若星辰,刺破了黑暗,放射出永恒的光芒?!?/p>
節目播出后,不少網友評論“首期節目太好哭”。截至目前,有關“青花郎《朗讀者》”的主話題閱讀已增量3.8億,全站相關話題閱讀量14.6億,視頻累計播放量超7,000萬。
近年來,在市場、用戶的多重推動下,綜藝節目迎來井噴式的爆發,各類節目層出不窮,但開播即在喧鬧中銷聲匿跡的節目也不在少數。而青花郎《朗讀者》則在眾多節目中突出重圍,成為了“清流綜藝”的代表。
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大型文化類節目,《朗讀者》自2017年首季播出后即成爆款,2018年第二季回歸,收獲了更為熱烈的好評和關注。但擔任制片人的董卿,卻并未趁熱打鐵的立即推出第三季,而是在節目正當紅時選擇慢下來。央視主持人撒貝寧和康輝曾透露,董卿為了這檔節目,付出了她的全部心血,晚上加班是家常便飯。
董卿表示,首季節目因為遠超預期,因此給了她許多信心和鼓勵,她認為在真人秀或純綜藝節目霸屏的今天,觀眾需要這樣的文化風向標,但同時也對節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人都問過董卿相同的問題:為什么停了這么長時間?為什么沒有按照規律每一年做一季?身為制片人的董卿說,文化類節目很難做,它需要更精心的設計。做季播節目,更是一季比一季難。她坦言自己沒有準備好,還沒有能拿出比前兩季更好的節目,因為不讓大家失望比節目熱度更重要。
(青花郎《朗讀者》闊別三年后回歸熒屏)
首期節目中,呈現出的董卿與嘉賓們的幾分鐘訪談,背后其實是《朗讀者》團隊長達幾個小時的聊天采訪素材。這期間還不包括嘉賓的多次邀約與拒絕,導演的三次前采,董卿與嘉賓數小時的采訪拍攝,再到人物短片、朗讀亭、片尾曲的拍攝,以及后期剪輯……正如董卿所說,“為了這次重逢,我們走過了漫長的旅程?!?/p>
這與冠名《朗讀者》的青花郎之間,亦形成了品牌契合和價值共鳴。一個是經典文化的朗讀者,一個是極致品質的追求者。郎酒耗時13年建設了世界級的郎酒莊園,花了8年時間打造吳家溝生態釀酒區,但在醬酒品類快速發展給醬酒企業創造了巨大財富的風口下,坐擁5萬噸醬酒產能的郎酒,卻堅持慢銷售、快生產、快儲存的“一慢兩快”模式,為充分保障產品的高品質和稀缺性,郎酒在2020年做出醬酒限量銷售1萬噸,此后每年增加1000噸的決定。
對企業來講,文化是保持長久活力的根基。在“時代朗讀者”們講述他們故事的同時,郎酒也正在開啟中國白酒文化的新表達時代。
“我們能改變世界嗎?”董卿在《朗讀者》第三季的開場白中提出了這個問題,她談到,人類在經歷困頓和艱難之后,會對自己、人和世界的關系重新作出審視?!啊独首x者》第三季,希望在一如既往的人性光輝中幫助大家找到答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