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魔幻(大戲),不可辜負!
你認識這個字嗎?
它不念月,也不念朋,而是念lǎng,意思是“明亮”。
感謝東方衛視的《朤月東方—中秋夢幻夜》晚會,讓本文盲人又多認識了一個生僻字。
你們有沒有發現:現在的晚會越來越好看了,流量明星少了,國風文化多了,審美水平蹭蹭蹭上漲了。
《朤月東方—中秋夢幻夜》(后文簡稱《夢幻夜》)也讓人邊看邊叫絕: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水乳交融,以去舞臺化的表達方式引人入畫。
背靠海派文化的東方衛視,這次,也支棱起來了。整檔晚會表現不俗,在微博產生50余個熱搜話題。
01
《夢幻夜》的開頭極具浪漫主義色彩,借小男孩眺望夜空開啟了穿越古今的夢幻旅程。
上海,石庫門,小男孩在望遠鏡里看到了皎皎明月。鏡頭再拉近,廣寒宮映入了眼簾。這是國人講述了千年的神話故事,嫦娥、玉兔與吳剛,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宮之仙凝望人間,人間之客仰望星空,這便是“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之人在樓上看你”的意趣。
順著嫦娥等人的目光,我們把視線投向了古香古色的人間。茴字有五種寫法,古人的中秋有N種吃法。
古裝扮相的彩虹合唱團進入了曲水流觴圖的畫卷,共同演繹古往今來的中秋節該怎么吃。二次元的畫卷和三次元的人物相結合,帶來了撕漫感的輕古風。
象征合家的蓮藕盒夾、糖燒餅式樣的太師餅、西域傳入中原的芝麻核桃、《膳夫錄》里記載的玩月羹,都是古人心儀的食物。他們還解鎖了多種月餅的做法,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游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