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空氣才是好空氣?世衛新指南嚴上加嚴
全球尚未有國家能夠全面達到指南建議的目標濃度要求。以PM2.5年均目標值5μg/m3為例,2019年全球PM2.5濃度最低的芬蘭也僅為5.57 μg/m3。情景分析顯示,如各國達到指南建議的PM2.5 濃度,世界大約80%歸因于PM2.5暴露的死亡就可以避免。
指南還提供了管理某些類型顆粒物的定性陳述,包括黑碳/元素碳(BC/EC)、超細顆粒(UFP)以及源自沙塵暴的顆粒(SDS)等。這些顆粒物也被證明對健康有影響,但還沒有足夠的定量證據給出具體的濃度值?!凹{米級的超細顆粒物,西方來源是交通,而中國來源除了交通,還有餐飲?!?br />
中國的標準已經近十年未更新,世衛組織指南的發布,也在中國業內引發熱議?!皹藴实脑O定基于科學和現實情況,好的標準是努力跳一跳可以夠得到。指南制定過程的流程,可以為我們提供參考,如何將科學文獻的結果,轉為政府決策的工具包?!?/blockquote>責任編輯:曹海東
即便你生活在全球空氣質量最優質的國家——芬蘭、瑞典、新西蘭……看到這份針對空氣質量的最新指南,也會感到意外。
當地時間2021年9月22日,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了《全球空氣質量指南》(WHO Global Air Quality Guidelines,以下簡稱《指南》),建議了PM2.5等六種主要空氣污染物的目標濃度值,全球空氣質量若低至此水平,可挽救數百萬人的生命。
空氣污染有害人類健康婦孺皆知。世衛組織強調,每年因暴露于空氣污染可造成700萬人過早死亡。對兒童而言,這可能阻礙肺發育,限制肺功能,導致呼吸道感染和加重哮喘;對成年人來說,缺血性心臟病和中風可歸因于室外空氣污染,糖尿病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等也有了新證據。
因此,就導致的疾病負擔而言,空氣污染與不健康飲食和吸煙等其他健康風險相當,已經成為人類健康的最大環境威脅,人口老齡化和生活方式改變又加重了這一威脅。
《指南》建議的目標濃度非常嚴格?!氨本┐髮W環境健康”公眾號援引國際研究,以2019年的數據為例,全球目前沒有一個國家的全國平均水平可以達到。世衛組織也強調,指南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但它們可以用作循證參考工具,幫助決策者為空氣質量管理制定標準?!吨改稀愤€制定了幾個等級的過渡階段目標值(Interim Targets),相比目標濃度值更為寬松,比如PM2.5年均濃度指南為5μg/m3,還有35、25、15、10μg/m3四個階段值。
“為了保護全人類的健康,世衛組織基于科學研究得出《指南》的目標濃度,這更像是基準濃度?!睆偷┐髮W教授闞海東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這是理想目標,不能理解為強制執行?!庇兴奈恢袊鴮<覅⑴c了《指南》制定,闞海東是其中之一。
新《指南》大幅加嚴
1987年以來,《指南》已經公布了4個版本。前兩個版本針對的是歐洲地區。2005年的版本首次針對全球,并提出了PM2.5。
2021年的最新版本依然重點關注公眾熟知的污染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秦莉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