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的判決”:突破“48小時時限”,一死亡工傷認定引發討論

這一明顯突破了工傷保險條例的判例,在法律界引發討論,保護弱者和尊重法理,哪個更重要?

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視同工傷。

“48小時時限”事實上是一項傾向于勞動者的保護性政策,但常常讓當事者家屬遭遇道德困境:搶救接近48小時之際,必須在繼續救治和終止治療以獲得工傷保險待遇的兩難中作出抉擇。

(本文首發于2021年9月30日《南方周末》)

發自:南京

責任編輯:錢昊平

2021年9月29日,江西省新余市工傷預防直通車開進當地企業,員工近距離了解工傷預防知識。 (人民視覺/圖)

贏了官司,劉康一家已逐漸從漫長的訴訟中走出來。但對作出判決的南京市中院來說,要面對的爭議,從未消散。

官司和劉康的岳母洪菁有關。2017年初,年近50歲的洪菁在單位年度表彰與總結大會上暈倒,被送往醫院搶救9天后離開人世。

劉康隨后受岳父委托向南京鼓樓區人社局申請工傷認定,得到的是“不予認定工傷”的回復,因為根據國務院頒布的工傷保險條例,搶救時間超過48小時,就不能認定為工傷。

“48”這個數字,成了劉康一家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障礙。不甘心的他,一紙訴狀將鼓樓區人社局告上法庭,歷經一審、二審,鼓樓區人社局重新作出認定,但仍維持原來結論。

劉康難以接受,再次提起行政訴訟。又是經過一審、二審,2020年8月,南京市中院判令鼓樓區人社局在判決后15日內作出屬于工傷的認定。

2021年1月,該案被評為南京中院2020年度十大典型優秀案件。頒獎詞寫道:“這起帶著溫度的工傷認定案,讓每一個勞動者感受到司法的溫暖?;貧w捍衛職工權益,倡導尊重生命的立法本意,法律才不會和人性‘撞車’?!?/p>

然而,這一明顯突破了工傷保險條例的判例,也在法律界引發討論,保護弱者和尊重法理,哪個更重要?

腦死亡

洪菁生前為南京市某建筑國企的中層管理人員。在單位工作近三十年,洪菁的大多數時間都在外地度過,經常是一個項目結束后回到南京和家人匆忙小聚便要離開,去另一個城市參與下一個項目。

2017年1月,洪菁參與的項目接近尾聲。她當時的想法是,如果一切順利,那年春節回到南京后,就不再接受外派的安排,而是留在南京,做些稍微簡單的工作,騰出點時間,多陪陪八十多歲的老母親,以及愛人和獨女。

但洪菁卻未能如愿。1月8日下午,在項目部舉辦的年度總結大會上,她突然暈倒在地,16時35分被送至重慶巴南區人民醫院搶救。

當晚10點,劉康接到醫院電話,說洪菁顱內出血,病況危急,需征得家屬同意,立即進行開顱手術。

次日一早,劉康和妻子飛往重慶。趕到醫院時,手術已完成。他看到岳母蜷縮在病床上,雙目緊閉,不省人事。

根據劉康的說法,他被告知,岳母治療希望十分渺茫,當時已處于“腦死亡”狀態,完全依靠呼吸機勉強維持脆弱的基本生命體征。

醫生詢問夫妻倆的打算,是否堅持治療,并告訴他們病人隨時可能停止心跳。此時,距離洪菁病倒,過去了21個小時。

此前,洪菁的身體狀況一直不錯,沒有重大疾病史,未曾和家人、同事提過自己身體吃不消。單位每年都組織體檢,洪菁也未見大病跡象。

在劉康看來,“腦死亡”可能意味著病榻上的岳母,難有睜眼的機會,“即便如此,我們也不愿放棄治療,萬一有奇跡發生呢?”

奇跡未曾出現。1月17日,在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汪亞純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